中文摘要 | 第1-6页 |
英文摘要 | 第6-11页 |
1 引言 | 第11-13页 |
2 “无被害人犯罪”综述 | 第13-19页 |
·“无被害人犯罪”的产生背景 | 第13-14页 |
·“无被害人犯罪概念辨析 | 第14-16页 |
·关于“无被害人犯罪”上位概念 | 第14-15页 |
·“无被害人犯罪”的定义 | 第15-16页 |
·“无被害人犯罪”的特征与分类 | 第16-19页 |
·“无被害人犯罪”的特征 | 第16-17页 |
·“无被害人犯罪”的分类 | 第17-19页 |
3 国内外“无被害人犯罪”的刑事政策分析 | 第19-29页 |
·国外无被害人犯罪的立法沿革 | 第19页 |
·对国外非犯罪化倾向基础理论的评述 | 第19-26页 |
·无法益侵害理论 | 第19-21页 |
·刑法的谦抑性 | 第21-22页 |
·人权保障思想 | 第22-23页 |
·自由主义 | 第23-25页 |
·国家司法资源的有限性 | 第25-26页 |
·国内外无被害人犯罪非犯罪化不同步的原因 | 第26-29页 |
·犯罪概念的差异 | 第26-27页 |
·受宗教影响不同 | 第27-29页 |
4 无被害人犯罪的立法展望 | 第29-35页 |
·典型无被害人犯罪的非犯罪化分析 | 第29-34页 |
·受损法益仅为自身利益的行为 | 第29-31页 |
·违反道德风俗的行为 | 第31-32页 |
·违反社会管理秩序的行为 | 第32-34页 |
·非犯罪化的分层考量是我国无被害人犯罪刑事立法的应然选择 | 第34-35页 |
5 结语 | 第35-36页 |
致谢 | 第36-37页 |
参考文献 | 第37-3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