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0-19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第二节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一、理论意义 | 第11页 |
二、现实意义 | 第11-12页 |
第三节 国内外研究动态 | 第12-17页 |
一、现代农业的内涵 | 第12页 |
二、主要研究观点 | 第12-17页 |
三、评述 | 第17页 |
第四节 研究内容和预期 | 第17-18页 |
一、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二、预期 | 第18页 |
第五节 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一、理论分析与现实分析 | 第18页 |
二、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 | 第18页 |
三、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 | 第18页 |
四、系统研究和典型研究 | 第18-19页 |
第二章 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及相关理论基础 | 第19-24页 |
第一节 相关概念 | 第19-20页 |
一、特色农业 | 第19页 |
二、高原特色农业 | 第19页 |
三、现代农业 | 第19-20页 |
第二节 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基础理论 | 第20-24页 |
一、优势理论 | 第20-21页 |
二、农业发展阶段理论 | 第21页 |
三、现代农业理论 | 第21-22页 |
四、产业协同理论 | 第22页 |
五、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 第22-24页 |
第三章 云南省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的发展现状 | 第24-38页 |
第一节 云南省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的现实状态 | 第24-27页 |
一、云南省的农业发展情况 | 第24-25页 |
二、云南省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的现实条件 | 第25-27页 |
第二节 云南省与其他省份现代农业对比分析 | 第27-36页 |
一、指标的选取与数据来源 | 第27-29页 |
二、模型的构建与分析 | 第29-36页 |
三、云南省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的发展水平 | 第36页 |
第三节 云南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36-38页 |
一、政策力度不够,农业支持和保护体系不健全 | 第36-37页 |
二、特色仍不很突出 | 第37页 |
三、农村经营主体培育存在很多困难 | 第37页 |
四、产业之间和产业内部的协同程度不高 | 第37-38页 |
第四章 云南省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的产业分析 | 第38-53页 |
第一节 产业分析原则及方法 | 第38-43页 |
一、主要原则 | 第38页 |
二、数据来源及研究的主要方法 | 第38-43页 |
三、农业的范围 | 第43页 |
第二节 云南省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的产业分析 | 第43-51页 |
一、农业的协同性分析 | 第44-45页 |
二、农林牧渔业四大产业的综合分析 | 第45-48页 |
三、农林牧渔业中农业产业分析 | 第48-49页 |
四、林业产业分析 | 第49-50页 |
五、畜牧业产业分析 | 第50页 |
六、渔业产业分析 | 第50-51页 |
第三节 主要结论及讨论 | 第51-53页 |
第五章 云南省高原特色现代农业推进路径研究 | 第53-58页 |
第一节 基本原则 | 第53-54页 |
一、用创新思维驱动发展 | 第53页 |
二、以绿色生态理念引领发展 | 第53页 |
三、打造自身品牌带动发展 | 第53-54页 |
四、产业融合促进发展 | 第54页 |
五、开放的战略撬动发展 | 第54页 |
六、深化改革推动发展 | 第54页 |
第二节 推进路径 | 第54-55页 |
一、走集体化、小规模机械化的现代农业道路,发展集约农业 | 第55页 |
二、加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发展绿色农业 | 第55页 |
三、发展优势特色产业,走出一条高品质、高效益现代农业道路 | 第55页 |
第三节 对策建议 | 第55-58页 |
一、加大对农业发展的资金投入与政策扶持,提供资金和政策保障 | 第56页 |
二、加强对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为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保障 | 第56页 |
三、合理布局,统筹推进,加快推进优势产业的发展 | 第56页 |
四、优化产业结构,实现产业升级转型 | 第56-58页 |
第六章 基本结论 | 第58-60页 |
第一节 主要发现 | 第58页 |
第二节 存在的不足 | 第58-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4页 |
致谢 | 第64-65页 |
本人在读期间完成的研究成果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