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共产党论文--党的建设论文--组织建设论文--党的纪律检查工作论文

我国网络反腐过程中的越轨行为及其防范研究--基于社会控制视角

中文摘要第8-9页
Abstract第9-10页
1 绪论第11-20页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11-13页
        1.1.1 研究背景第11-12页
        1.1.2 研究意义第12-13页
    1.2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第13-18页
        1.2.1 国外方面第13-15页
        1.2.2 国内方面第15-18页
        1.2.3 文献评述第18页
    1.3 本文的研究思路、方法和创新点第18-20页
        1.3.1 研究思路第18-20页
        1.3.2 研究方法第20页
        1.3.3 本文创新点第20页
2 相关概念界定与主要理论依据第20-28页
    2.1 相关概念界定第20-23页
        2.1.1 腐败行为第20-21页
        2.1.2 网络反腐第21-23页
    2.2 理论基础第23-28页
        2.2.1 越轨行为理论第23-25页
        2.2.2 社会控制理论第25-28页
3 我国网络反腐的运行机理与困境第28-39页
    3.1 网络反腐的主要构成部分第28-36页
        3.1.1 网络反腐的主体第28-30页
        3.1.2 网络反腐的客体第30-32页
        3.1.3 网络反腐的载体第32-36页
    3.2 网络反腐的运行机理第36-38页
    3.3 我国网络反腐面临越轨行为频发的困境第38-39页
4 我国网络反腐过程中的越轨行为分析第39-48页
    4.1 网络反腐过程中的越轨行为类型第40-45页
        4.1.1 反腐主体的越轨第40-42页
        4.1.2 反腐客体的越轨第42-43页
        4.1.3 媒体的越轨第43-44页
        4.1.4 反腐部门的越轨第44-45页
    4.2 网络反腐过程中越轨行为产生的社会危害第45-47页
        4.2.1 网络反腐过程中的越轨行为极易催生“网络暴力”第45-46页
        4.2.2 网络反腐过程中的越轨行为造成反腐案件查处复杂化第46页
        4.2.3 网络反腐过程中的越轨行为易使民众产生信任危机第46-47页
    4.3 我国网络反腐越轨行为面临社会控制严重缺位的挑战第47-48页
5 网络反腐越轨行为典型案例分析第48-54页
    5.1 案件梳理第48-50页
    5.2 案件的越轨行为分析第50-52页
        5.2.1 客体的越轨第50-51页
        5.2.2 媒体的越轨第51-52页
        5.2.3 反腐部门越轨第52页
    5.3 “昆明发改委官员艳照门”一案中越轨行为的社会危害第52-53页
    5.4 案例启示第53-54页
6 社会控制视角下网络反腐越轨行为的防范对策第54-58页
    6.1 构建舆论引导约束机制:正确引导舆情发展第55页
    6.2 建立网络舆情预警机制:主动应对反腐舆情第55-56页
    6.3 建立官民互动机制:疏通网络反腐渠道第56页
    6.4 推行网络实名制:加强越轨行为责任归位第56-57页
    6.5 营造监督环境:强化媒体人职业道德建设和媒体行业自律建设第57页
    6.6 加强思想教育:创新互联网法律普及方式和公职人员廉政教育常态化第57-58页
结束语第58-59页
参考文献第59-62页
附录第62-67页
致谢第67页

论文共6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元素添加对纳米晶Nd-Fe-B磁性能影响机理研究与服役特性评价
下一篇:学案导学在小学生英语阅读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