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一、绪论 | 第10-19页 |
(一)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二)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1-16页 |
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三)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16-18页 |
1.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2.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四)创新点与不足 | 第18-19页 |
1. 可能的创新点 | 第18页 |
2. 不足 | 第18-19页 |
二、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城乡教育均衡化发展的内涵和地位 | 第19-27页 |
(一)新型城镇化的概念和理论基础 | 第19-21页 |
1. 城乡的界定 | 第19页 |
2. 新型城镇化的概念 | 第19-20页 |
3. 相关理论基础 | 第20-21页 |
(二)义务教育均衡化发展的相关理论基础 | 第21-24页 |
1. 教育均衡的理论 | 第21-22页 |
2. 公共产品理论 | 第22-23页 |
3. 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化发展的提出 | 第23-24页 |
(三)新型城镇化与城乡教育均衡化发展双向促进 | 第24-27页 |
1. 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化发展助推新型城镇化的实现 | 第24页 |
2. 新型城镇化促进城乡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 第24-27页 |
三、内蒙古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化发展的现状及问题 | 第27-35页 |
(一)内蒙古义务教育事业发展概况 | 第27-28页 |
(二)内蒙古义务教育均衡化发展的存在的问题 | 第28-35页 |
1. 教育经费总量投入不足,城乡生均经费趋向均衡 | 第28-30页 |
2. 办学条件城乡不一,农村落后较大 | 第30-31页 |
3. 教师资历的城乡差异 | 第31-33页 |
4. 教育质量的城乡差异 | 第33-35页 |
四、内蒙古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化发展制约性因素的实证分析 | 第35-42页 |
(一)研究方法 | 第35页 |
(二)泰尔指数说明与计算 | 第35-37页 |
(三)OLS模型运用及结论 | 第37-42页 |
1. 指标与模型构建 | 第37-39页 |
2. 回归结果及讨论 | 第39-42页 |
五、推进内蒙古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化发展的政策建议 | 第42-48页 |
(一)打破二元结构限制,统筹城乡经济发展 | 第42-43页 |
1. 加快户籍改革,缩减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差异 | 第42页 |
2. 增加资本和技术要素投入,努力提升农牧区经济水平 | 第42-43页 |
(二)突出农牧区教师培训,建立城乡教师良性流动机制 | 第43-44页 |
1.突出农牧区教师培训,增加贫困地区教师的补偿 | 第43-44页 |
2. 建立定期交流轮岗制度,实现优质教师资源共享 | 第44页 |
(三)加大财政支教投入总量,健全教育财政制度 | 第44-45页 |
1. 加大财政支教经费投入总量,合理调整经费结构配比 | 第44页 |
2. 提高农牧区教育资金使用效率 | 第44-45页 |
3. 多渠道吸纳社会资金,拓宽义务教育经费来源 | 第45页 |
(四)关注特殊群体,不断推进教育公平 | 第45-46页 |
1. 关注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 | 第45-46页 |
2. 关心特困学生 | 第46页 |
3. 关爱农村牧区适龄受教育留守儿童 | 第46页 |
(五)建立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和监管机制 | 第46-48页 |
1. 完善义务教育财政均衡的相关法律法规 | 第46-47页 |
2. 强化对义务教育的监督和检查 | 第47-48页 |
结语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2页 |
致谢 | 第52-53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