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8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2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1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6页 |
1.2.1 国内文献综述 | 第12-14页 |
1.2.2 国外文献综述 | 第14-15页 |
1.2.3 相关理论 | 第15-16页 |
1.3 研究方法与思路 | 第16-17页 |
1.4 论文特点和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 | 第17-18页 |
第二章 非公有制企业及其党员管理理论分析 | 第18-24页 |
2.1 非公有制企业的基本内容 | 第18-20页 |
2.1.1 非公有制企业的界定 | 第18页 |
2.1.2 非公有制企业的主要特点 | 第18页 |
2.1.3 非公有制企业与政党的关系 | 第18-20页 |
2.2 我国非公有制企业党员管理工作分析 | 第20-24页 |
2.2.1 非公有制企业党员管理的内涵 | 第20页 |
2.2.2 我国非公有制企业党员管理工作基本情况 | 第20-21页 |
2.2.3 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党员管理工作的必要性 | 第21页 |
2.2.4 非公有制企业党员管理的发展历程 | 第21-23页 |
2.2.5 非公有制企业党员管理工作的基本方式 | 第23-24页 |
第三章 英德市非公有制企业党员管理工作现状分析 | 第24-33页 |
3.1 英德市非公有制企业党员的基本情况 | 第25-26页 |
3.2 英德市非公有制企业党员管理的目标及措施 | 第26-29页 |
3.2.1 非公有制企业党员管理目标要求 | 第26-27页 |
3.2.2 主要工作措施 | 第27-29页 |
3.3 英德市非公有制企业党员管理的工作机制 | 第29-30页 |
3.3.1 领导机制 | 第29页 |
3.3.2 联动机制 | 第29页 |
3.3.3 指导机制 | 第29-30页 |
3.3.4 保障机制 | 第30页 |
3.3.5 考核机制 | 第30页 |
3.4 英德市非公有制企业党员管理的成效 | 第30-33页 |
3.4.1 政府层面 | 第31页 |
3.4.2 企业层面 | 第31-33页 |
第四章 英德市非公有制企业党员管理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33-41页 |
4.1 英德市非公有制企业党员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33-37页 |
4.1.1 党员管理组织体制不健全 | 第33-35页 |
4.1.2 党员管理运行机制不完善 | 第35-37页 |
4.2 英德市非公有制企业党员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原因分析 | 第37-41页 |
4.2.1 思想认识不足影响党员管理效果 | 第37-39页 |
4.2.2 非公有制企业环境条件特殊制约了党员管理 | 第39-40页 |
4.2.3 管理模式不统一制约了党员管理 | 第40页 |
4.2.4 工作力度不足制约了党员管理 | 第40页 |
4.2.5 相关政策法规滞后弱化了党员管理 | 第40-41页 |
第五章 加强英德市非公有制企业党员管理的对策和建议 | 第41-51页 |
5.1 非公有制企业党员管理工作成功案例与启示 | 第41-44页 |
5.1.1 东莞市创新党员管理载体促企业发展案例及启示 | 第41-43页 |
5.1.2 广东唯美陶瓷抓党员廉洁教育促企业规范管理案例及启示 | 第43-44页 |
5.2 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党员管理的对策和建议 | 第44-51页 |
5.2.1 提高对非公有制企业党员管理工作的思想认识 | 第45-46页 |
5.2.1.1 培育党员管理与企业发展的共同价值取向 | 第45页 |
5.2.1.2 提高基层党政领导对非公有制企业党员管理的责任意识 | 第45-46页 |
5.2.1.3 消除企业主对开展党员管理工作的思想顾虑 | 第46页 |
5.2.1.4 提高党员与员工对党员管理工作的认可度 | 第46页 |
5.2.2 建立完善非公有制企业党员管理体制 | 第46-48页 |
5.2.2.1 建立完善非公有制企业党员管理的领导机制 | 第46-47页 |
5.2.2.2 建立完善非公有制企业党员管理工作的运作机制 | 第47-48页 |
5.2.3 加大非公有制企业党员管理工作力度 | 第48-49页 |
5.2.3.1 加大经费投入搭建管理平台 | 第48-49页 |
5.2.3.2 加强党务人才的培养选拔 | 第49页 |
5.2.3.3 加强党员队伍的建设 | 第49页 |
5.2.4 促进党员管理和企业家族式管理和谐共存 | 第49页 |
5.2.5 强化法规和制度保障 | 第49-51页 |
结论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6页 |
附录 | 第56-6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61-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
附件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