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设计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设计原理、原则和管理工作论文--建筑节能设计论文

基于性能表现的既有建筑绿色化改造设计方法与预测模型--以寒冷地区为例

中文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37页
    1.1 选题缘起第13-18页
        1.1.1 建筑行业能耗与碳排放现状第15-16页
        1.1.2 既有建筑“节能减排”潜力显著第16-17页
        1.1.3 既有建筑绿色化改造需求紧迫第17页
        1.1.4 问题的提出第17-18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8-27页
        1.2.1“更新保护”导向的建筑改造研究第18-20页
        1.2.2“能效优化”导向的建筑改造研究第20-23页
        1.2.3“成本控制”导向的建筑改造研究第23-24页
        1.2.4“性能表现”导向的建筑模拟研究第24-26页
        1.2.5 既往研究存在的问题第26-27页
    1.3 概念界定与研究范畴第27-31页
        1.3.1 概念界定第27-30页
        1.3.2 文章涉及物理量及其缩写第30-31页
        1.3.3 研究内容与范畴第31页
    1.4 研究目标与意义第31-33页
        1.4.1 研究目标第31-32页
        1.4.2 研究意义第32-33页
    1.5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第33-35页
        1.5.1 研究内容第33-34页
        1.5.2 研究方法第34页
        1.5.3 技术路线第34-35页
    1.6 创新点第35-37页
第二章 典型国家既有建筑改造法规、标准与工具第37-70页
    2.1 英国既有建筑改造设计相关法规、标准和工具第37-48页
        2.1.1 英国建筑法规L部分(BRUK Part L)第38-40页
        2.1.2 英国国家计算方法(NCM)第40-42页
        2.1.3 英国评价标准(BREEAM UK Refurbishment)第42-44页
        2.1.4 模拟工具第44-48页
    2.2 美国既有建筑改造设计相关法规、标准和工具第48-52页
        2.2.1 美国能源政策法(EPAct)第49页
        2.2.2 美国建筑节能标准(ASHRAE 90)第49-50页
        2.2.3 美国评价标准(LEED-EBOM)第50-51页
        2.2.4 模拟工具第51-52页
    2.3 德国既有建筑改造设计相关法规、标准和工具第52-56页
        2.3.1 德国建筑节能法规(EnEG)第52-53页
        2.3.2 德国建筑节能标准(EnEV和EnerPHit)第53-55页
        2.3.3 德国评价标准(DGNB)第55-56页
        2.3.4 模拟工具第56页
    2.4 中国既有建筑改造设计标准和认证工具第56-59页
        2.4.1 中国建筑节能政策法规第56-57页
        2.4.2 中国建筑节能标准第57-58页
        2.4.3 既有建筑改造绿色评价标准(GB/T51141-2015)第58-59页
        2.4.4 模拟工具第59页
    2.5 既有建筑改造设计相关标准和工具的综合比较第59-68页
        2.5.1 设计标准对比——技措标准与性能标准第59-62页
        2.5.2 评价标准对比——风、光、热综合性能评价第62-63页
        2.5.3 模拟软件对比——工具筛选第63-68页
    2.6 小结第68-70页
第三章 基于性能表现的绿色化改造设计影响因素与技术策略第70-93页
    3.1 既有建筑绿色化改造设计的影响因素第70-83页
        3.1.1 外部环境因素第71-77页
        3.1.2 建筑本体因素第77-82页
        3.1.3 经济效益因素第82-83页
    3.2 既有建筑绿色化改造设计的技术策略第83-91页
        3.2.1 形式策略第84-88页
        3.2.2 构造策略第88-89页
        3.2.3 系统策略第89-90页
        3.2.4 设备策略第90-91页
    3.3 小结第91-93页
第四章 基于性能表现的寒冷地区既有建筑分类第93-143页
    4.1 寒冷地区典型居住建筑用能现状与案例解读第93-112页
        4.1.1 我国居住建筑发展现状第93-94页
        4.1.2 我国寒冷地区居住建筑用能分布第94-95页
        4.1.3 寒冷地区与类寒冷地区既有城镇住宅绿色化改造样本库第95-103页
        4.1.4 寒冷地区与类寒冷地区典型住宅案例剖析第103-112页
    4.2 寒冷地区典型公共建筑用能现状与案例解读第112-131页
        4.2.1 我国公共建筑发展现状第112-113页
        4.2.2 我国寒冷地区公共建筑用能分布第113-114页
        4.2.3 寒冷地区与类寒冷地区既有办公建筑绿色化改造样本库第114-123页
        4.2.4 寒冷地区与类寒冷地区典型办公案例剖析第123-131页
    4.3 寒冷地区既有建筑绿色化改造性能分类第131-134页
        4.3.1 基于性能表现的分类依据与特点第131-133页
        4.3.2 基于性能表现的城镇住宅分类第133-134页
        4.3.3 基于性能表现的办公建筑分类第134页
    4.4 寒冷地区既有建筑绿色化改造措施选型第134-142页
        4.4.1 形式策略的措施筛选第137-138页
        4.4.2 构造策略的措施筛选第138-140页
        4.4.3 系统策略的措施筛选第140-141页
        4.4.4 设备策略的措施筛选第141页
        4.4.5 寒冷地区城镇住宅与办公建筑措施筛选第141-142页
    4.5 小结第142-143页
第五章 耦合风、光、热环境的既有建筑绿色化改造设计方法第143-171页
    5.1 多因素耦合的绿色化改造设计方法第143-147页
        5.1.1 方法框架第144页
        5.1.2 基于模拟的性能诊断第144-145页
        5.1.3 耦合多因素的改造设计第145-146页
        5.1.4 多次试验的预测反馈第146页
        5.1.5 敏感度分析第146-147页
    5.2 多性能评价的绿色化改造指标筛选第147-154页
        5.2.1 风环境指标筛选第147-149页
        5.2.2 光环境指标筛选第149-151页
        5.2.3 热环境指标筛选第151-152页
        5.2.4 寒冷地区城镇住宅与办公建筑的多性能指标第152-154页
    5.3 绿色化改造设计的技术集成及参数设置第154-169页
        5.3.1 气象参数第154-155页
        5.3.2 Phoenics风环境模拟第155-158页
        5.3.3 ECOTECT-Desktop Radiance-Daysim光环境模拟第158-160页
        5.3.4 DesignBuilder能耗模拟第160-167页
        5.3.5 可再生能源利用第167-168页
        5.3.6 碳排放计算第168-169页
        5.3.7 成本增量计算第169页
    5.4 本章小结第169-171页
第六章 基于动态模拟的既有建筑绿色化改造单一目标敏感度第171-275页
    6.1 天津市城镇住宅典型模型单一目标敏感度模拟第171-211页
        6.1.1 城镇住宅模型的典型性分析第171-174页
        6.1.2 典型模型Ⅰ19661985 年代住宅第174-186页
        6.1.3 典型模型Ⅱ19861995 年代住宅第186-196页
        6.1.4 典型模型Ⅲ19962005 年代住宅第196-209页
        6.1.5 寒冷地区城镇住宅绿色化改造典型模型对比第209-211页
    6.2 天津市办公建筑典型模型单一目标敏感度模拟第211-273页
        6.2.1 办公建筑模型的典型性分析第211-213页
        6.2.2 典型模型A-“重质结构/表皮主导/单元空间”第213-229页
        6.2.3 典型模型B-“重质结构/内部主导/开放空间”第229-242页
        6.2.4 典型模型C-“轻质结构/内部主导/开放空间”第242-256页
        6.2.5 典型模型D-“轻质结构/表皮主导/单元空间”第256-272页
        6.2.6 寒冷地区办公建筑绿色化改造典型模型对比第272-273页
    6.3 小结第273-275页
第七章 基于遗传算法的既有建筑绿色化改造多目标综合优化第275-292页
    7.1 多目标优化的模型与分类第275-277页
        7.1.1 多目标优化第275-276页
        7.1.2 帕累托最优第276-277页
    7.2 多目标优化的算法与工具第277-280页
        7.2.1 遗传算法原理与框架第277-278页
        7.2.2 非支配精英遗传算法NSGA II第278-279页
        7.2.3 Designbuiler Optimisation综合优化模块第279-280页
    7.3 寒冷地区绿色化改造多目标综合优化第280-283页
        7.3.1 构架建立第280-281页
        7.3.2 风、光环境提升优先——形式策略优先第281-282页
        7.3.3 碳排放与热舒适优化——构造、系统、设备优化第282-283页
        7.3.4 经济性平衡——增量成本计算第283页
    7.4 多目标综合优化实例分析——以典型模型Ⅰ为例第283-285页
        7.4.1 风、光环境提升优先第283页
        7.4.2 碳排放与不舒适小时数优化第283-285页
    7.5 既有建筑绿色化改造“多目标优化”预测模型开发第285-291页
        7.5.1 预测模型界面第286页
        7.5.2 预测模型功能第286-288页
        7.5.3 预测模型应用——以Y住宅为例第288-291页
    7.6 小结第291-292页
第八章 结语第292-295页
    8.1 结论第292-293页
    8.2 后续研究第293-295页
参考文献第295-306页
    书籍第295-297页
    期刊杂志第297-299页
    论文集第299页
    学位论文第299-301页
    报告第301-302页
    国际、国家标准第302-303页
    电子文献第303-306页
附录A—典型模型能耗与碳排放计算表第306-307页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第307-309页
致谢第309-310页

论文共31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洛阳156工业遗产群历史研究与价值剖析
下一篇:两亲性分子粗粒化力场的开发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