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5-6页 |
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目录 | 第11-14页 |
图目录 | 第14-15页 |
表目录 | 第15-17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7-37页 |
第一节 证据权重法在沉积物生态风险评价中的应用 | 第17-24页 |
一、证据权重法的评价框架 | 第17-19页 |
二、证据链的选择 | 第19-20页 |
三、证据权重法所采用的综合评价方法 | 第20-24页 |
第二节 沉积物中致毒有机物的鉴别 | 第24-32页 |
一、效应导向分析 | 第24-26页 |
二、被动加标在效应导向分析中的应用 | 第26-32页 |
第三节 研究现状和不足之处 | 第32-34页 |
第四节 研究意义、思路和内容 | 第34-37页 |
一、研究意义 | 第34-35页 |
二、研究思路和内容 | 第35-37页 |
第二章 实验方法 | 第37-57页 |
第一节 沉积物样采集 | 第37页 |
第二节 生物测试 | 第37-43页 |
一、摇蚊幼虫急性暴露 | 第37页 |
二、摇蚊慢性毒性(全生命周期暴露) | 第37-38页 |
三、摇蚊幼虫酶活性的测定 | 第38-43页 |
第三节 化学分析 | 第43-51页 |
一、沉积物样品中有机物的提取与净化(用于分析) | 第43-46页 |
二、沉积物样品中有机污染物的提取与分离(用于制备) | 第46-48页 |
三、有机污染物仪器分析 | 第48-50页 |
四、未知有机污染物的快速筛查 | 第50-51页 |
五、重金属和总有机碳的测定 | 第51页 |
第四节 被动加标 | 第51-57页 |
一、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膜的制备 | 第52-53页 |
二、多氯联苯在水相中平衡分配时间的确定 | 第53页 |
三、多氯联苯在PDMS与水相间分配系数的测定 | 第53-55页 |
四、水体毒性测试 | 第55-57页 |
第三章 水体沉积物的生态毒性评价(以太湖北部为例) | 第57-89页 |
第一节 慢性毒性实验结果 | 第58-61页 |
一、存活率 | 第58-59页 |
二、生长 | 第59-60页 |
三、羽化 | 第60页 |
四、繁殖 | 第60-61页 |
第二节 摇蚊幼虫的生物标志物效应 | 第61-65页 |
一、全沉积物暴露后单一生物标志物的效应 | 第61-64页 |
二、综合生物标志物响应指数 | 第64-65页 |
第三节 沉积物化学分析 | 第65-76页 |
一、有机污染物 | 第65-72页 |
二、重金属 | 第72-75页 |
三、毒性单位推断主要致毒化合物 | 第75-76页 |
第四节Tenax提取浓度及生物可利用性 | 第76-80页 |
一、有机污染物的Tenax萃取浓度 | 第76页 |
二、生物可利用毒性单位 | 第76-80页 |
第五节 证据链间相互信息的验证 | 第80-83页 |
一、综合生物标志物响应指数与慢性毒性效应间的关系 | 第80-81页 |
二、Tenax萃取浓度与沉积物总浓度的比较 | 第81-82页 |
三、慢性毒性与毒性单位间的关系 | 第82-83页 |
第六节 证据权重法综合评价沉积物质量 | 第83-85页 |
第七节 小结 | 第85-89页 |
一、证据链的选择 | 第86-87页 |
二、综合评价方法 | 第87-89页 |
第四章 水体沉积物中致毒有机物的鉴别(以珠江广州段为例) | 第89-109页 |
第一节 沉积物中有机污染物的提取、分离与毒性测试 | 第91-95页 |
一、沉积物提取 | 第91页 |
二、凝胶渗透层析分离及毒性测试 | 第91-92页 |
三、C18 柱第一次分离及毒性测试 | 第92-94页 |
四、C18 柱第二次分离及毒性测试 | 第94-95页 |
第二节 毒性组分中有机污染物的定性与半定量分析 | 第95-97页 |
第三节 致毒污染物的确认 | 第97-106页 |
一、初筛致毒污染物在野外沉积物中的浓度 | 第97页 |
二、致毒污染物在野外沉积物中的浓度与毒性效应的相关性 | 第97-103页 |
三、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对毒性的贡献 | 第103-104页 |
四、致毒污染物与生物标志物间的关系 | 第104-106页 |
第四节 小结 | 第106-109页 |
一、沉积物效应导向分析过程中的生物可利用性问题 | 第106-107页 |
二、效应导向分析中低估高疏水性污染物毒性的问题 | 第107-109页 |
第五章 结论和展望 | 第109-111页 |
第一节 主要结论 | 第109页 |
第二节 创新之处 | 第109页 |
第三节 不足和展望 | 第109-111页 |
参考文献 | 第111-125页 |
个人简介及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2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