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及设备论文--自动化系统论文--自动控制、自动控制系统论文

高性能位标器伺服控制系统设计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1 绪论第11-17页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11页
    1.2 位标器伺服控制发展现状第11-16页
        1.2.1 伺服控制技术的发展第12-13页
        1.2.2 经典与现代控制理论在伺服控制中的应用第13页
        1.2.3 位标器伺服控制快速设计研究现状第13-16页
    1.3 论文的研究目标与内容第16-17页
2 高性能位标器的机理第17-22页
    2.1 位标器的组成第17页
    2.2 位标器控制系统第17-20页
    2.3 伺服系统的主要控制参数第20-22页
3 位标器控制设计方法第22-39页
    3.1 概述第22页
    3.2 位标器数学模型的建立第22-27页
        3.2.1 伺服机构模型的建立第22-25页
        3.2.2 测速电机数学模型第25页
        3.2.3 减速比数学模型第25页
        3.2.4 角度传感器数学模型第25-26页
        3.2.5 角速度传感器数学模型第26-27页
        3.2.6 导引头接收机数学模型第27页
        3.2.7 PWM驱动器数学模型第27页
    3.3 控制方法的设计第27-39页
        3.3.1 伺服控制方法第27-38页
        3.3.2 基于dSPACE的半实物仿真验证第38-39页
4 某型高性能位标器控制设计实例分析第39-55页
    4.1 某型高性能位标器的技术指标及组成第39-42页
        4.1.1 位标器技术指标第39页
        4.1.2 位标器硬件组成第39-40页
        4.1.3 位标器控制系统硬件设计第40-41页
        4.1.4 位标器控制系统软件设计第41-42页
    4.2 控制算法设计与仿真第42-55页
        4.2.1 位标器数学模型建立第42-44页
        4.2.2 测速电机回路设计第44-45页
        4.2.3 预定回路第45-46页
        4.2.4 稳定回路第46-49页
        4.2.5 角跟踪回路第49-51页
        4.2.6 基于dSPACE的半实物仿真验证第51-55页
5 结论与展望第55-56页
致谢第56-57页
参考文献第57-58页

论文共5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非对称区域折射型多焦点人工晶状体与可调节型人工晶状体的临床效果对比研究
下一篇:经皮经椎间孔脊柱内镜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手术前后影像学改变与临床疗效关联性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