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缩略语 | 第12-14页 |
前言 | 第14-20页 |
研究现状、成果 | 第14-18页 |
研究目的、方法 | 第18-20页 |
一、抑瘤素M通过诱导衰老抑制肝癌细胞增殖 | 第20-40页 |
1.1 研究对象和方法 | 第20-25页 |
1.1.1 实验研究对象 | 第20页 |
1.1.2 实验耗材 | 第20页 |
1.1.3 实验仪器 | 第20-22页 |
1.1.4 主要试剂 | 第22-23页 |
1.1.5 主要试剂盒 | 第23页 |
1.1.6 实验相关抗体 | 第23-25页 |
1.2 实验方法 | 第25-31页 |
1.2.1 细胞增殖实验 | 第25页 |
1.2.2 RNA提取 | 第25-26页 |
1.2.3 RT-qPCR | 第26-27页 |
1.2.4 总蛋白提取和蛋白定量 | 第27-28页 |
1.2.5 免疫印迹 | 第28-30页 |
1.2.6 细胞周期 | 第30-31页 |
1.2.7 衰老相关β-半乳糖苷酶染色 | 第31页 |
1.2.8 统计学方法 | 第31页 |
1.3 实验结果 | 第31-37页 |
1.3.1 OSM抑制肝癌细胞生长 | 第31-32页 |
1.3.2 OSM诱导肝癌细胞形态改变 | 第32-33页 |
1.3.3 OSM诱导HepG2肝癌细胞衰老 | 第33-34页 |
1.3.4 OSM阻滞细胞周期在G0/G1期 | 第34-36页 |
1.3.5 OSM上调周期依赖性激酶抑制剂p21、p27表达 | 第36页 |
1.3.6 OSM上调癌基因c-Myc的表达 | 第36-37页 |
1.4 实验讨论 | 第37-38页 |
1.5 小结 | 第38-40页 |
二、抑瘤素M通过诱导SerpinB3抑制肝癌细胞增殖 | 第40-62页 |
2.1 研究对象和材料 | 第40-42页 |
2.1.1 实验研究对象 | 第40页 |
2.1.2 实验试剂 | 第40-41页 |
2.1.3 主要仪器 | 第41页 |
2.1.4 主要试剂配制 | 第41-42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42-48页 |
2.2.1 酶联免疫吸附实验 | 第42页 |
2.2.2 免疫组化实验 | 第42-44页 |
2.2.3 慢病毒包装和收集 | 第44页 |
2.2.4 病毒滴度检测 | 第44-45页 |
2.2.5 慢病毒感染靶细胞 | 第45页 |
2.2.6 细胞的复苏、传代及冻存 | 第45页 |
2.2.7 免疫荧光 | 第45-46页 |
2.2.8 RT-qPCR | 第46-47页 |
2.2.9 免疫印迹 | 第47页 |
2.2.10 细胞周期 | 第47-48页 |
2.2.11 统计学方法 | 第48页 |
2.3 实验结果 | 第48-59页 |
2.3.1 ELISA测定血清中OSM浓度和SerpinB3浓度 | 第48-49页 |
2.3.2 肝癌病人中OSM的表达、SerpinB3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性 | 第49-52页 |
2.3.3 SerpinB3在肝癌组织中为细胞核表达 | 第52页 |
2.3.4 OSM引起SerpinB3入核表达 | 第52-53页 |
2.3.5 OSM促进SerpinB3在蛋白水平和分子水平表达升高 | 第53-54页 |
2.3.6 SerpinB3基因的敲减实验验证 | 第54-55页 |
2.3.7 shSB3细胞比shNC细胞长的快 | 第55-56页 |
2.3.8 流式细胞术检测慢病毒感染后细胞周期的变化 | 第56-58页 |
2.3.9 SerpinB3上调c-Myc的表达 | 第58-59页 |
2.4 实验讨论 | 第59-61页 |
2.5 小结 | 第61-62页 |
结论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70页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70-71页 |
综述 抑瘤素M和癌症的研究进展 | 第71-81页 |
综述参考文献 | 第76-81页 |
致谢 | 第81-82页 |
个人简历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