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外交、国际关系论文--中国外交论文--方针、政策及其阐述论文

新中国外交观念的构成与变迁研究

中文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导论第9-27页
    一、问题的提出第9-11页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第11-21页
        (一)外交观念研究的历史与现状第11-15页
        (二)中国外交观念研究状况第15-21页
    三、研究思路与篇章结构第21-24页
    四、创新点及难点第24-25页
        (一)创新点第24-25页
        (二)研究难点第25页
    五、研究方法第25-27页
第一章 观念与外交行为第27-72页
    第一节 观念与国家利益第27-34页
        一、国家利益简析第27-30页
        二、观念对利益的建构作用第30-34页
    第二节 外交观念与身份第34-41页
        一、国家身份辨析第34-37页
        二、集体身份与“世界国家”方案第37-38页
        三、中国的多元身份第38-41页
    第三节 战略与战略文化第41-49页
        一、战略概念简析第41-43页
        二、战略文化第43-49页
    第四节 战略文化的核心——世界观第49-72页
        一、世界观的概念第50-52页
        二、世界观与意识形态辨析第52-54页
        三、世界观的内涵解析第54-66页
        四、多元世界观的问题第66-72页
第二章 中国传统的“天下观”第72-98页
    第一节“天下观”——传统中国的世界观第72-78页
        一、“天下观”的概念第72-75页
        二、天下体系的制度设计第75-78页
    第二节“天下观”的世界观内涵第78-88页
        一、一元论的伦理道德第80-82页
        二、“天人合一”的宇宙观第82-85页
        三、“天下观”的道德结构第85-88页
    第三节“天下观”的秩序内容第88-98页
        一、“礼”源“俗”第88-90页
        二、“礼”与“德”第90-93页
        三、对外交往中的“礼”第93-98页
第三章 新中国外交观念的构成第98-121页
    第一节 国际主义的秩序观第98-106页
        一、马克思、恩格斯的国际主义秩序观第99-102页
        二、列宁的国际主义秩序观第102-106页
    第二节 民族主义的秩序观第106-111页
        一、均势秩序观第108-110页
        二、霸权秩序观第110-111页
    第三节 国际主义与民族主义的对立统一第111-115页
        一、概念逻辑辨析第111-113页
        二、爱国主义——国际主义与民族主义的结合第113-115页
    第四节“天下观”的变革与延续第115-121页
第四章 从世界革命到和平发展的演进第121-163页
    第一节 国际主义至上的外交观念第121-143页
        一、建国之前的外交初探第121-126页
        二、“一边倒”战略与外交观念的革命化第126-131页
        三、国际主义观念的巩固第131-135页
        四、国际主义观念的强化第135-143页
    第二节 独立自主、和平发展的外交观念第143-163页
        一、中国外交观念的调整第143-149页
        二、独立自主、和平发展观念的基本内容第149-155页
        三、独立自主、和平发展的道路实践第155-163页
第五章 从维和行动看新中国外交观念的构成与变迁第163-200页
    第一节 联合国安全机制概述第163-168页
        一、集体安全机制第164-165页
        二、维持和平机制第165-168页
    第二节 中国的维和政策与实践第168-200页
        一、70年代前中国对联合国态度第168-176页
        二、70—80年代中国对联合国政策第176-180页
        三、90年代至今中国的维和政策与实践第180-187页
        四、“保护的责任”与中国维和政策第187-200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200-212页
    第一节 对中国外交观念构成与变迁的总结第200-203页
    第二节 对中国外交观念中“天下观”的展望第203-212页
        一、重塑“天下观”的意义第203-206页
        二、重塑“天下观”的路径选择第206-212页
参考文献第212-223页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第223-224页
致谢第224-225页

论文共22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朝阳市网络内外交织群体性事件防控对策研究
下一篇:阜康市新农合医疗制度实施现状调查及对策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