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绪论 | 第11-26页 |
1.1 研究背景、意义及课题支撑 | 第11-13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1.2 选题意义 | 第12-13页 |
1.1.3 课题支撑 | 第13页 |
1.2 文化创意产业及城市群相关理论评鉴 | 第13-18页 |
1.2.1 文化创意产业生产过程特性与生产网络理论 | 第13-15页 |
1.2.2 文化创意产业空间集-散及其影响因素 | 第15-17页 |
1.2.3 城市群“三结构一网络”理论 | 第17-18页 |
1.2.4 文化创意产业与城市群相关研究评价与启示 | 第18页 |
1.3 研究思路、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18-22页 |
1.3.1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 第18-21页 |
1.3.2 主要研究方法与数据源 | 第21-22页 |
1.4 研究区域与文化创意产业分类标准和统计口径 | 第22-26页 |
1.4.1 研究区域概况 | 第22-23页 |
1.4.2 长三角文化创意产业分类标准 | 第23-26页 |
2 长三角城市群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条件与现状评价 | 第26-49页 |
2.1 产业兴起与城市文化创意产业促进政策 | 第26-27页 |
2.2 发展条件评估 | 第27-36页 |
2.2.1 评价理论借鉴 | 第28-29页 |
2.2.2 评价指标与方法 | 第29-31页 |
2.2.3 发展条件核心影响因素及其计量 | 第31-36页 |
2.3 发展现状特征 | 第36-48页 |
2.3.1 增长特征 | 第36-37页 |
2.3.2 产业结构 | 第37-41页 |
2.3.3 发展效率 | 第41-48页 |
2.3.3.1 产业效率研究方法遴选 | 第41-44页 |
2.3.3.2 数据结果及分析 | 第44-48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3 长三角城市群文化创意产业园时空演变及效应 | 第49-63页 |
3.1 文化创意产业园的概念、类型与现状 | 第49-57页 |
3.1.1 概念 | 第49页 |
3.1.2 类型 | 第49-50页 |
3.1.3 整体现状 | 第50-52页 |
3.1.4 不同分类标准下文化创意产业园的规模变化 | 第52-53页 |
3.1.5 典型城市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发展状况 | 第53-57页 |
3.2 文化创意产业园空间格局测度 | 第57-62页 |
3.2.1 文化创意产业园空间格局的测度方法 | 第57页 |
3.2.2 文化创意产业园数据来源 | 第57-58页 |
3.2.3 文化创意产业园的空间格局演变 | 第58-61页 |
3.2.4 文化创意产业园空间效应分析 | 第61-62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4 长三角城市群文化创意企业空间格局演变及效应 | 第63-92页 |
4.1 文化创意企业概念 | 第63-64页 |
4.2 基于经济普查数据的长三角城市群文化创意企业集聚扩散特征 | 第64-69页 |
4.2.1 基于经济普查的文化创意企业数据源获取 | 第64-67页 |
4.2.2 基于经济普查数据的文化创意企业产业集聚格局研究方法 | 第67-69页 |
4.3 基于经济普查数据的长三角城市群文化创意企业产业集聚格局及其演化 | 第69-74页 |
4.3.1 长三角城市群文化创意企业区位熵变化 | 第69-70页 |
4.3.2 长三角城市群文化创意企业集聚情况 | 第70-71页 |
4.3.3 长三角城市群文化创意企业空间集聚变化 | 第71-74页 |
4.4 基于上市公司的长三角文化创意企业生产网络格局演化及效应 | 第74-91页 |
4.4.1 基于上市公司的长三角文化创意企业生产网络研究方法 | 第74-76页 |
4.4.2 长三角文化创意企业生产网络的数据筛选 | 第76-77页 |
4.4.3 长三角城市群文化创意企业上市公司总部数量分布特征 | 第77-78页 |
4.4.4 基于上市公司子公司数量的文化创意企业生产网络演化及其特征 | 第78-89页 |
4.4.4.1 传媒类文化创意企业生产网络演化及其特征 | 第78-81页 |
4.4.4.2 设计咨询类文化创意企业生产网络演化及其特征 | 第81-83页 |
4.4.4.3 软件及计算机类文化创意企业生产网络演化及其特征 | 第83-86页 |
4.4.4.4 文化创意企业总体生产网络演化及其特征 | 第86-89页 |
4.4.5 文化创意企业生产网络效应研究 | 第89-91页 |
4.4.5.1 文化创意企业生产网络位序规模研究方法 | 第89页 |
4.4.5.2 生产网络城市位序规模结果分析 | 第89-91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91-92页 |
5 结论与展望 | 第92-96页 |
5.1 结论 | 第92-93页 |
5.2 创新之处 | 第93-94页 |
5.3 不足与展望 | 第94-96页 |
参考文献 | 第96-100页 |
附录A | 第100-114页 |
附录B | 第114-115页 |
附录C | 第115-121页 |
在学研究成果 | 第121-122页 |
致谢 | 第122-12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