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绪论 | 第6-12页 |
第一节 选题意义 | 第6页 |
第二节 研究综述 | 第6-12页 |
第一章 整理国故运动与近代《史通》研究的兴起 | 第12-26页 |
第一节 20世纪之前的《史通》研究回顾 | 第12-16页 |
第二节 整理国故运动对《史通》研究的影响 | 第16-21页 |
第三节 梁启超、傅振伦之《史通》研究 | 第21-26页 |
第二章 史学理论、史学史学科的建设与《史通》之研究的深化 | 第26-32页 |
第一节“史学通论”与《史通》研究 | 第26-28页 |
第二节 中国史学史著作与《史通》研究的深化 | 第28-32页 |
第三章 经学的史学化与《史通》批判精神之彰显 | 第32-38页 |
第一节 《疑古》、《惑经》篇的历史命运 | 第32-34页 |
第二节 经学的史学化与对《史通》批判精神的肯定 | 第34-38页 |
第四章 文学批评视野下的《史通》研究 | 第38-48页 |
第一节 《史通》进入文学批评史的视野 | 第38-41页 |
第二节 对刘知幾史家身份的处理 | 第41-43页 |
第二节 《史通》“文论”价值的阐发 | 第43-48页 |
一、“古文运动”与“文学革命”之先声 | 第43-45页 |
二、中西比较视阈下的《史通》“文论” | 第45-48页 |
结语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1页 |
附录 | 第51-56页 |
致谢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