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48页 |
1.1 N_2O释放特性及来源 | 第13-25页 |
1.1.1 N_2O的环境效应 | 第13页 |
1.1.2 N_2O的释放来源 | 第13-14页 |
1.1.3 污水处理过程中N_2O的释放特征 | 第14-25页 |
1.2 污水生物脱氮除磷机理 | 第25-35页 |
1.2.1 常规生物脱氮除磷 | 第25-29页 |
1.2.2 短程硝化反硝化 | 第29-31页 |
1.2.3 同步硝化反硝化 | 第31-34页 |
1.2.4 反硝化除磷 | 第34页 |
1.2.5 限氧自养脱氮 | 第34-35页 |
1.3 活性污泥数学模型及其应用 | 第35-45页 |
1.3.1 ASMs系列模型介绍 | 第36-42页 |
1.3.2 ASMs模型在污水脱氮除磷模拟中的应用 | 第42-44页 |
1.3.3 ASMs模型在N_2O产生过程模拟中的应用 | 第44-45页 |
1.4 研究目的、意义及内容 | 第45-48页 |
1.4.1 研究目的、意义 | 第45-46页 |
1.4.2 研究内容 | 第46-48页 |
第二章 实验材料、分析计算与模拟方法 | 第48-67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48页 |
2.1.1 实验装置 | 第48页 |
2.1.2 化学试剂 | 第48页 |
2.2 监测项目与分析方法 | 第48-49页 |
2.3 N_2O产量计算方法 | 第49-51页 |
2.3.1 溶解态N_2O的测定 | 第49页 |
2.3.2 N_2O逸出速率的测定 | 第49-51页 |
2.3.3 N_2O释放量和总产量的计算 | 第51页 |
2.4 模拟方法 | 第51-65页 |
2.4.1 GPS-X软件 | 第51-60页 |
2.4.2 MATLAB平台 | 第60-65页 |
2.5 数据评价方法 | 第65-67页 |
第三章 三种连续流A~2/O工艺脱氮除磷性能模拟预测和比较 | 第67-92页 |
3.1 概述 | 第67页 |
3.2 材料与方法 | 第67-87页 |
3.2.1 模拟工艺 | 第67页 |
3.2.2 进水水质 | 第67-69页 |
3.2.3 运行条件设置 | 第69-70页 |
3.2.4 选用模型(ASM2D) | 第70-86页 |
3.2.5 模拟方法 | 第86-87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87-91页 |
3.3.1 污染物去除效果比较 | 第87页 |
3.3.2 脱氮除磷过程分析 | 第87-91页 |
3.4 小结 | 第91-92页 |
第四章 限氧亚硝化工艺N_2O产生过程模拟及机理分析 | 第92-111页 |
4.1 概述 | 第92-93页 |
4.2 材料与方法 | 第93-102页 |
4.2.1 模型建立 | 第93-99页 |
4.2.2 实验数据 | 第99-101页 |
4.2.3 参数校正和模型验证 | 第101-102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102-110页 |
4.3.1 参数校正结果 | 第102-103页 |
4.3.2 模型验证结果 | 第103-108页 |
4.3.3 N_2O产生机理分析 | 第108-110页 |
4.4 小结 | 第110-111页 |
第五章 序批式AOA工艺N_2O产生过程模拟和机理分析 | 第111-143页 |
5.1 概述 | 第111-113页 |
5.2 材料与方法 | 第113-126页 |
5.2.1 工艺描述 | 第113页 |
5.2.2 模型建立 | 第113-122页 |
5.2.3 实验数据 | 第122-124页 |
5.2.4 参数校正和模型验证 | 第124-125页 |
5.2.5 模型评价 | 第125页 |
5.2.6 模型预测能力应用 | 第125-126页 |
5.3 结果与讨论 | 第126-142页 |
5.3.1 参数校正结果 | 第126-127页 |
5.3.2 模型验证结果 | 第127-131页 |
5.3.3 模型评价结果 | 第131-135页 |
5.3.4 模型预测能力应用结果 | 第135-136页 |
5.3.5 AOA工艺中N_2O产生和积累机理分析 | 第136-142页 |
5.4 小结 | 第142-143页 |
第六章 序批式A~2/O工艺N_2O产生过程模拟和机理分析 | 第143-160页 |
6.1 概述 | 第143-144页 |
6.2 材料与方法 | 第144-148页 |
6.2.1 模拟工艺 | 第144-145页 |
6.2.2 模型建立 | 第145-146页 |
6.2.3 实验数据 | 第146-148页 |
6.2.4 参数校正和模型验证 | 第148页 |
6.3 结果与讨论 | 第148-159页 |
6.3.1 参数校正结果 | 第148-150页 |
6.3.2 模型验证结果 | 第150-154页 |
6.3.3 与已发表模型的模拟结果对比分析 | 第154-155页 |
6.3.4 X_(STO)消耗在四步反硝化反应中的分布 | 第155-157页 |
6.3.5 反硝化速率下降差异对N_2O积累的作用 | 第157-159页 |
6.4 小结 | 第159-160页 |
结论和展望 | 第160-164页 |
参考文献 | 第164-18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180-182页 |
致谢 | 第1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