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引言 | 第10-12页 |
1 文献综述 | 第12-24页 |
1.1 父女关系的研究综述 | 第12-19页 |
1.1.1 父女关系的概念 | 第12-13页 |
1.1.2 父女关系的理论模型 | 第13-15页 |
1.1.3 父女关系的结构 | 第15-16页 |
1.1.4 父女关系的测量 | 第16-17页 |
1.1.5 父女关系对女性发展的影响研究 | 第17-19页 |
1.2 婚恋观 | 第19-22页 |
1.2.1 婚恋观的定义 | 第19页 |
1.2.2 婚恋观的测量 | 第19-20页 |
1.2.3 大学生婚恋观的现状研究 | 第20-21页 |
1.2.4 大学生婚恋观的影响因素研究 | 第21-22页 |
1.3 以往研究的不足及本研究的目的 | 第22-23页 |
1.3.1 以往研究的不足 | 第22-23页 |
1.3.2 本研究的目的 | 第23页 |
1.4 研究假设及研究意义 | 第23-24页 |
1.4.1 研究假设 | 第23页 |
1.4.2 研究意义 | 第23-24页 |
2 大学生父女关系问卷的编制 | 第24-44页 |
2.1 访谈与开放式问卷调查 | 第24-28页 |
2.1.1 研究目的 | 第24页 |
2.1.2 研究方法 | 第24-25页 |
2.1.3 研究结果 | 第25页 |
2.1.4 大学生父女关系的特点 | 第25-27页 |
2.1.5 大学生父女关系问卷编制的理论阐述 | 第27-28页 |
2.1.6 问卷项目的编写与修订 | 第28页 |
2.2 大学生父女关系初测问卷的施测 | 第28-34页 |
2.2.1 研究目的 | 第28页 |
2.2.2 研究工具 | 第28页 |
2.2.3 研究对象 | 第28-29页 |
2.2.4 问卷施测 | 第29页 |
2.2.5 数据处理 | 第29页 |
2.2.6 结果与分析 | 第29-34页 |
2.3 大学生父女关系问卷的形成 | 第34-44页 |
2.3.1 研究目的 | 第34-35页 |
2.3.2 研究工具 | 第35页 |
2.3.3 研究对象 | 第35页 |
2.3.4 问卷施测 | 第35-29页 |
2.3.5 数据处理 | 第29页 |
2.3.6 结果与分析 | 第29-44页 |
3 大学生父女关心问卷的初步应用 | 第44-52页 |
3.1 研究目的 | 第44页 |
3.2 研究假设 | 第44页 |
3.3 研究方法 | 第44-45页 |
3.3.1 研究对象 | 第44页 |
3.3.2 研究工具 | 第44页 |
3.3.3 统计处理 | 第44-45页 |
3.4 结果与分析 | 第45-52页 |
3.4.1 大学生父女关系的总体特征 | 第45页 |
3.4.2 大学生父女关系在各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分析 | 第45-48页 |
3.4.3 大学生父女关系与婚恋观的相关分析 | 第48-49页 |
3.4.4 大学生父女关系与婚恋观的回归分析. | 第49-52页 |
4 总讨论 | 第52-62页 |
4.1 关于大学生父女关系的理论构想 | 第52-53页 |
4.2 关于大学生父女关系问卷的编制 | 第53-54页 |
4.3 大学生父女关系的特点研究 | 第54-59页 |
4.3.1 大学生父女关系的总体特征 | 第54-55页 |
4.3.2 大学生父女关系在年级上的差异 | 第55-56页 |
4.3.3 大学生父女关系在生源地上的差异 | 第56页 |
4.3.4 大学生父女关系在独生与非独生上的差异 | 第56-57页 |
4.3.5 大学生父女关系在父亲文化程度上的差异 | 第57页 |
4.3.6 大学生父女关系与婚恋观的关系 | 第57-59页 |
4.4 对大学生父女关系及婚恋观发展方面的建议 | 第59页 |
4.5 本研究有待完善和深入研究的地方 | 第59-62页 |
结论 | 第62-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70页 |
附录 | 第70-78页 |
后记 | 第78-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