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股市偏度对股票收益影响的研究
|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页 |
| 1 绪论 | 第12-21页 |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2-13页 |
| 1.1.1 现实背景 | 第12页 |
| 1.1.2 理论背景 | 第12-13页 |
| 1.1.3 研究意义 | 第13页 |
| 1.2 国内外文献回顾 | 第13-19页 |
| 1.2.1 国外研究回顾 | 第13-17页 |
| 1.2.2 国内研究回顾 | 第17-18页 |
| 1.2.3 国内外研究述评 | 第18-19页 |
| 1.3 本文研究内容以及框架安排 | 第19-20页 |
| 1.4 本文的创新 | 第20-21页 |
| 2 偏度相关理论与度量方法 | 第21-28页 |
| 2.1 偏度的含义 | 第21页 |
| 2.2 偏度产生的原因 | 第21-23页 |
| 2.2.1 波动不对称性 | 第21-22页 |
| 2.2.2 卖空限制与异质信念 | 第22页 |
| 2.2.3 对利好消息的过度反应 | 第22-23页 |
| 2.2.4 小结 | 第23页 |
| 2.3 包含偏度的CAPM理论模型推导 | 第23-24页 |
| 2.4 偏度度量方法 | 第24-28页 |
| 2.4.1 传统的度量方法 | 第24-25页 |
| 2.4.2 分位数度量方法 | 第25-26页 |
| 2.4.3 系统偏度的度量方法 | 第26页 |
| 2.4.4 特质偏度的度量方法 | 第26-27页 |
| 2.4.5 其他度量方法 | 第27-28页 |
| 3 偏度对股票收益的影响 | 第28-59页 |
| 3.1 研究方案设计 | 第28-30页 |
| 3.1.1 研究假设 | 第28页 |
| 3.1.2 数据来源及变量的选取 | 第28-29页 |
| 3.1.3 研究方法 | 第29-30页 |
| 3.2 中国股市的偏度情况分析 | 第30-39页 |
| 3.2.1 各板块的偏度情况 | 第30-35页 |
| 3.2.2 各行业的偏度情况 | 第35-36页 |
| 3.2.3 沪深A股整体的偏度情况 | 第36-39页 |
| 3.3 个股偏度对股票收益的影响 | 第39-49页 |
| 3.3.1 单变量分组分析 | 第39-41页 |
| 3.3.2 双变量分组分析 | 第41-45页 |
| 3.3.3 个股偏度对股票收益影响的FM回归分析 | 第45-49页 |
| 3.4 系统偏度对股票收益的影响 | 第49-52页 |
| 3.4.1 单变量组合分析 | 第49页 |
| 3.4.2 双变量组合分析 | 第49-51页 |
| 3.4.3 系统偏度对股票收益影响的FM回归分析 | 第51-52页 |
| 3.5 特质偏度对股票收益的影响 | 第52-58页 |
| 3.5.1 单变量组合分析 | 第53页 |
| 3.5.2 双变量组合分析 | 第53-56页 |
| 3.5.3 特质偏度对股票收益影响的FM回归分析 | 第56-58页 |
| 3.6 小结 | 第58-59页 |
| 4 融资融券机制下偏度对股票收益的影响 | 第59-68页 |
| 4.1 研究设计 | 第59-60页 |
| 4.1.1 数据及变量的选取 | 第59-60页 |
| 4.1.2 研究方法 | 第60页 |
| 4.2 融资融券机制对偏度的影响 | 第60-63页 |
| 4.2.1 基于加入事件的研究 | 第60-62页 |
| 4.2.2 基于剔除事件的研究 | 第62-63页 |
| 4.3 融资融券机制对偏度与股票收益的关系的影响 | 第63-67页 |
| 4.3.1 数据来源及变量说明 | 第63页 |
| 4.3.2 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63-65页 |
| 4.3.3 偏度对股票收益影响的FM回归分析 | 第65-67页 |
| 4.5 小结 | 第67-68页 |
| 5 结论与展望 | 第68-70页 |
| 5.1 研究结论 | 第68-69页 |
| 5.2 研究展望 | 第69-70页 |
| 致谢 | 第70-71页 |
| 参考文献 | 第71-75页 |
| 附录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