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

美国协同行动制度研究

摘要第2-4页
Abstract第4-5页
导言第8-13页
    一、问题的提出第8-9页
    二、研究价值及意义第9页
    三、文献综述第9-11页
    四、主要研究方法第11-12页
    五、论文结构第12-13页
第一章 协同行动的立法简史第13-17页
    一、《克莱顿法案》对于协同行动的规定第13-14页
    二、《诺里斯‐拉瓜迪亚法案》对于协同行动的规定第14页
    三、《全国劳动关系法》对于协同行动的规定第14-17页
第二章 协同行动中协同性的判断第17-34页
    第一节 协同性的一般定义第17-25页
        一、雇员采取的协同行动应当是与工作相关第17-18页
        二、协同行动应当排除雇员纯粹的个人行为第18-19页
        三、行动应当寻求一个具体的补救措施或结果的主张第19页
        四、行为本身不能违法或者不适当第19-25页
    第二节 协同性一般定义的扩大第25-30页
        一、基于共同原因的协同行动第25-27页
        二、单个雇员协同行动的法律保护第27-30页
    第三节 集体谈判制度对协同行动的限制第30-34页
        一、从凯普威尔商场案看不受保护的协同行动第30-32页
        二、本案不被法院支持的原因分析第32-34页
第三章 协同行动中合理目的判断第34-40页
    第一节 协同行动的合理目的——雇员间的相互帮助和保护第34-35页
    第二节 合理目的的具体表现第35-40页
        一、雇员就安全的劳动条件所采取的行动第35-37页
        二、雇员要求雇主履行法定责任所采取的行为第37-38页
        三、雇员抗议雇主非法解雇其他雇员所采取的行为第38-40页
第四章 协同行动在互联网时代的新发展第40-48页
    第一节 社交媒体时代的新挑战第40-42页
        一、协同行动在互联网时代面临的新挑战第40-41页
        二、社交媒体情境下的协同行动第一案第41-42页
    第二节 全国劳动关系委员会对社交媒体协同行动的裁判第42-48页
        一、社交媒体情境下协同行动的分析要素第42-44页
        二、社交媒体情境下协同行动分析要素的扩大第44-47页
        三、全国劳动关系委员会社交媒体案件中的裁判基准第47-48页
第五章 协同行动对我国的启示第48-66页
    第一节 我国现行法下的两则典型案例第48-51页
        一、提高劳动报酬罢工案第48-50页
        二、改善工作环境罢工案第50-51页
    第二节 以美国法协同行动视角看上述典型案例第51-53页
    第三节 以中国现行法视角看上述典型案例第53-56页
        一、我国劳动法对于权利争议与利益争议的区分第53-55页
        二、劳动合同中的同时履行抗辩权第55-56页
    第四节 协同行动制度在我国的展望第56-61页
        一、当今中国不具协同行动的立法环境第57-58页
        二、协同制度的制度功能现行制度能够覆盖第58-59页
        三、协同行动不适应我国现有工会体制第59-61页
    参考文献第61-64页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64-65页
    后记第65-66页

论文共6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美国犹太人委员会的历史透析--以领导权视角为中心(1906-1929)
下一篇:美国集体谈判中的最终报价仲裁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