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普通生物学论文--水生生物学论文--水生生物生态学和地理学论文

太子河河岸带土地利用类型对水生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综述第9-15页
    1.1 国内外研究进展第9-13页
        1.1.1 国外研究进展第9-11页
        1.1.2 国内研究进展第11-13页
    1.2 研究背景及目的和意义第13-15页
        1.2.1 研究背景第13-14页
        1.2.2 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第14-15页
第二章 太子河鱼类功能群结构与多样性对河岸土地利用类型的响应关系第15-28页
    2.1 前言第15-16页
    2.2 材料与方法第16-19页
        2.2.1 研究区域和采样点设置第16-17页
        2.2.2 鱼类样品收集第17页
        2.2.3 栖息地调查第17-18页
        2.2.4 土地利用类型特征第18页
        2.2.5 数据分析第18-19页
    2.3 结果第19-25页
        2.3.1 太子河流域鱼类物种组成及其群落结构第19-20页
        2.3.2 鱼类群落功能群的划分第20-22页
        2.3.3 全流域栖息地特征第22-23页
        2.3.4 鱼类群落结构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第23-24页
        2.3.5 鱼类群落功能群和栖息地之间的相关性第24-25页
    2.4 讨论第25-28页
第三章 太子河河岸带土地利用类型对底栖动物摄食功能群的影响第28-37页
    3.1 前言第28-29页
    3.2 材料与方法第29-30页
        3.2.1 研究区域和采样点设置第29页
        3.2.2 底栖动物样品收集第29-30页
        3.2.3 水环境调查第30页
        3.2.4 数据分析第30页
    3.3 结果第30-35页
        3.3.1 太子河流域水环境质量第30-31页
        3.3.2 底栖动物功能群第31-33页
        3.3.3 土地利用类型、水环境质量和底栖动物功能群之间的关系第33-35页
    3.4 讨论第35-37页
第四章 太子河河岸带土地利用类型与硅藻群落结构的关系第37-46页
    4.1 前言第37页
    4.2 材料和方法第37-39页
        4.2.1 研究区域和采样点设置第37-38页
        4.2.2 硅藻样品采集第38页
        4.2.3 水体物理环境性质的测定第38-39页
        4.2.4 数据分析和处理第39页
    4.3 结果第39-44页
        4.3.1 太子河流域硅藻分区第39-41页
        4.3.2 硅藻群落和水环境因子分析第41-44页
        4.3.3 硅藻指数特征第44页
    4.4 讨论第44-46页
第五章 结论第46-48页
参考文献第48-53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53-56页
致谢第56-57页
附录第57-61页

论文共6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物联网架构的太阳能光伏自跟踪发电监控系统关键技术研究
下一篇:人机交互等待状态的用户体验研究和设计对策--基于认知心理的交互等待设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