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绪论 | 第10-21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 | 第12-18页 |
1.2.1 移动媒体平台 | 第12-13页 |
1.2.2 动态插画 | 第13-16页 |
1.2.3 情绪化时代 | 第16-18页 |
1.3 课题研究的意义和目的 | 第18-19页 |
1.3.1 课题研究的意义 | 第18-19页 |
1.3.2 课题研究的目的 | 第19页 |
1.4 课题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第19-21页 |
1.4.1 课题研究的内容 | 第19页 |
1.4.2 课题研究的方法 | 第19-20页 |
1.4.3 课题研究的创新点 | 第20-21页 |
2 移动媒体平台 | 第21-26页 |
2.1 移动媒体平台概念界定 | 第21页 |
2.2 移动媒体平台的特征 | 第21-24页 |
2.2.1 移动媒体平台传递信息的即时性 | 第21-22页 |
2.2.2 移动媒体平台阅读信息的贴身性 | 第22页 |
2.2.3 移动媒体平台获取信息的互动性 | 第22-23页 |
2.2.4 移动媒体平台呈现信息的多媒体性 | 第23-24页 |
2.3 移动媒体平台带来的阅读方式的改变 | 第24-25页 |
2.3.1 移动媒体将阅读方式从纸媒到屏幕 | 第24页 |
2.3.2 移动媒体平台带来阅读心理变化 | 第24-25页 |
2.4 插画传播新载体——移动媒体平台 | 第25-26页 |
3 动态插画 | 第26-43页 |
3.1 动态插画概念界定 | 第26页 |
3.2 动态插画出现的时代背景 | 第26-27页 |
3.2.1 用图说话的读“图”时代 | 第26-27页 |
3.2.2 传播多元化的多媒体时代 | 第27页 |
3.3 动态插画产生的社会需求 | 第27-28页 |
3.3.1 大众对于插画视觉审美的转变 | 第27-28页 |
3.3.2 大众阅读方式的转变 | 第28页 |
3.3.3 信息传播方式的转变 | 第28页 |
3.4 动态插画的特征 | 第28-32页 |
3.4.1 动态插画叙事性强动态化的语言 | 第28-29页 |
3.4.2 动态插画多画面的趣味性 | 第29-31页 |
3.4.3 动态插画传播平台多元化 | 第31-32页 |
3.5 动态插画的分类 | 第32-39页 |
3.5.1 文字符号类动态插画 | 第32-34页 |
3.5.2 表情类动态插画 | 第34-35页 |
3.5.3 主题类动态插画 | 第35-36页 |
3.5.4 故事类动态插画 | 第36-37页 |
3.5.5 其他动态插画 | 第37-39页 |
3.6 动态插画价值 | 第39-42页 |
3.6.1 动态插画的商业价值 | 第39-41页 |
3.6.2 动态插画的人文价值 | 第41-42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4 动态插画与传统插画的情绪表达 | 第43-52页 |
4.1 研究插画情绪表达的原因 | 第43-45页 |
4.2 传统插画对于情绪的表达 | 第45-47页 |
4.3 动态插画对于情绪的表达 | 第47-50页 |
4.4 动态插画与传统插画对于情绪表达的对比 | 第50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0-52页 |
5 基于移动媒体动态插画设计实践 | 第52-60页 |
5.1 以“情绪”宣泄为插画主题,“小情绪”为插画题目 | 第52页 |
5.2 微信公众平台为承载平台 | 第52-53页 |
5.3 动态插画形式创作探索 | 第53-55页 |
5.4 小情绪之“失恋”主题动态插画创作 | 第55-59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60-62页 |
6.1 结论 | 第60页 |
6.2 展望 | 第60-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3页 |
致谢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