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9页 |
1.1 引言 | 第12-13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3-15页 |
1.2.1 降低声目标强度的意义 | 第13-14页 |
1.2.2 指挥室围壳声目标防护的意义 | 第14-15页 |
1.3 研究现状 | 第15-28页 |
1.3.1 指挥室围壳声隐身技术研究现状 | 第15-20页 |
1.3.2 声目标强度预报方法的研究现状 | 第20-25页 |
1.3.3 复合材料声学性能计算方法的研究现状 | 第25-27页 |
1.3.4 研究现状总结 | 第27-28页 |
1.4 本文主要内容 | 第28-29页 |
第二章 目标强度工程预报方法 | 第29-39页 |
2.1 引言 | 第29页 |
2.2 目标强度预报高频近似理论 | 第29-32页 |
2.2.1 几何声学理论 | 第29-30页 |
2.2.2 基于Kirchhoff高频近似的物理声学理论 | 第30-32页 |
2.2.3 板块元方法 | 第32页 |
2.3 刚性球验证算例 | 第32-35页 |
2.3.1 刚性球散射声场严格解析解 | 第32-34页 |
2.3.2 刚性球目标建模及目标强度计算 | 第34-35页 |
2.4 复杂目标验证算例 | 第35-38页 |
2.4.1 Benchmark潜艇模型介绍 | 第35-36页 |
2.4.2 板块元方法求解 | 第36-38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第三章 夹芯复合材料板声学性能计算 | 第39-83页 |
3.1 引言 | 第39页 |
3.2 正交各向异性板材传递矩阵理论 | 第39-46页 |
3.2.1 材料模量与刚度矩阵的换算 | 第39-41页 |
3.2.2 传递矩阵推导 | 第41-44页 |
3.2.3 声学系数求解 | 第44-45页 |
3.2.4 传递矩阵方法验证算例 | 第45-46页 |
3.3 三明治板声传输理论 | 第46-50页 |
3.3.1 三明治板声传输理论推导 | 第46-49页 |
3.3.2 三明治板声传输理论验证算例 | 第49-50页 |
3.4 声学有限元方法 | 第50-54页 |
3.4.1 直接声振耦合FEM数值仿真原理 | 第50-52页 |
3.4.2 FEM数值仿真验证算例 | 第52-54页 |
3.5 反声复合材料正入射声学系数理论计算 | 第54-60页 |
3.5.1 三明治板声传输理论计算 | 第56页 |
3.5.2 传递矩阵理论计算 | 第56-57页 |
3.5.3 声学有限元理论计算 | 第57-59页 |
3.5.4 不同理论方法结果对比 | 第59-60页 |
3.6 反声复合材料正入射声学系数试验测量 | 第60-65页 |
3.6.1 试验原理与步骤 | 第60-62页 |
3.6.2 理论与试验结果对比修正 | 第62-65页 |
3.7 反声复合材料声学性能随参数变化情况 | 第65-82页 |
3.7.1 改变入射角度 | 第65-71页 |
3.7.2 改变芯层损耗因子 | 第71-73页 |
3.7.3 改变芯层厚度 | 第73-74页 |
3.7.4 改变芯层密度 | 第74-76页 |
3.7.5 改变芯层弹性模量 | 第76-77页 |
3.7.6 改变面板厚度 | 第77-78页 |
3.7.7 改变面板密度 | 第78-80页 |
3.7.8 改变面板弹性模量 | 第80-81页 |
3.7.9 本节小结 | 第81-82页 |
3.8 本章小结 | 第82-83页 |
第四章 反声复合材料围壳声目标强度计算 | 第83-116页 |
4.1 引言 | 第83页 |
4.2 PEM/HL算法介绍 | 第83-95页 |
4.2.1 指挥室围壳几何模型 | 第83-85页 |
4.2.2 指挥室围壳回波原理分析 | 第85-87页 |
4.2.3 PEM/HL混合算法原理 | 第87-88页 |
4.2.4 内部耐压构件互遮挡算法 | 第88-92页 |
4.2.5 耐压容器子构件回波干涉算法 | 第92-93页 |
4.2.6 局部透射角计算 | 第93-95页 |
4.3 内部构件回波干涉影响分析 | 第95-98页 |
4.3.1 轻外壳为反声复合材料的情况 | 第96-97页 |
4.3.2 轻外壳为钢质的情况 | 第97-98页 |
4.3.3 回波干涉影响的结论 | 第98页 |
4.4 内部构件互遮挡影响分析 | 第98-103页 |
4.4.1 轻外壳为反声复合材料的情况 | 第99-100页 |
4.4.2 轻外壳为钢质的情况 | 第100-101页 |
4.4.3 内部构件排布对TS的影响分析 | 第101-103页 |
4.5 钢质围壳声目标强度特征 | 第103-107页 |
4.5.1 钢质围壳目标强度指向性 | 第103-105页 |
4.5.2 钢质围壳目标强度频响特性 | 第105-107页 |
4.6 反声材料围壳声目标强度特征 | 第107-111页 |
4.6.1 反声材料围壳目标强度指向性 | 第107-109页 |
4.6.2 反声材料围壳目标强度频响特性 | 第109-111页 |
4.7 钢质与反声材料围壳目标强度特征对比 | 第111-115页 |
4.7.1 轻外壳材料正入射声学系数对比 | 第111-112页 |
4.7.2 目标强度指向性对比 | 第112-113页 |
4.7.3 目标强度频响特性对比 | 第113-114页 |
4.7.4 目标强度对比结论 | 第114-115页 |
4.8 本章小结 | 第115-116页 |
第五章 基于围壳外形设计的声目标防护研究 | 第116-136页 |
5.1 引言 | 第116页 |
5.2 截面翼型对声目标强度的影响 | 第116-119页 |
5.2.1 反声围壳不同截面时目标强度指向性 | 第116-118页 |
5.2.2 钢质围壳不同截面时目标强度指向性 | 第118-119页 |
5.3 指挥室围壳倾角对声目标强度的影响 | 第119-127页 |
5.3.1 带倾角指挥室围壳模型 | 第119-121页 |
5.3.2 反声围壳不同倾角时目标强度指向性 | 第121-122页 |
5.3.3 钢质围壳不同倾角时目标强度指向性 | 第122-124页 |
5.3.4 不同材质围壳目标强度特征对比 | 第124-127页 |
5.4 掠入射角对声目标强度的影响 | 第127-134页 |
5.4.1 反声围壳掠入射时目标强度指向性 | 第129-130页 |
5.4.2 钢质围壳掠入射时目标强度指向性 | 第130-132页 |
5.4.3 不同材质围壳目标强度特征对比 | 第132-134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134-136页 |
第六章 基于材料声学性能设计的声目标防护研究 | 第136-150页 |
6.1 引言 | 第136页 |
6.2 声目标强度叠加数学模型 | 第136-141页 |
6.2.1 数学模型原理 | 第136-138页 |
6.2.2 数学模型算例 | 第138-140页 |
6.2.3 定性规律与局限 | 第140-141页 |
6.3 围壳目标强度优化定性分析 | 第141-143页 |
6.3.1 正横附近方向 | 第141-142页 |
6.3.2 艏部入射方向 | 第142-143页 |
6.4 基于遗传算法的围壳声目标强度优化 | 第143-149页 |
6.4.1 遗传算法原理 | 第144页 |
6.4.2 基于GA的反声材料参数优化 | 第144-147页 |
6.4.3 优化前后围壳目标强度对比 | 第147-149页 |
6.5 本章小结 | 第149-150页 |
第七章 总结和展望 | 第150-152页 |
7.1 全文工作总结 | 第150-151页 |
7.2 主要创新点 | 第151页 |
7.3 研究展望 | 第151-152页 |
致谢 | 第152-153页 |
参考文献 | 第153-15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科研成果 | 第158-159页 |
附录 | 第159-1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