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7-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第1章 文献综述 | 第11-19页 |
1.1 生土建筑的化学修补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2 生土墙的改性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3 生土墙修缮的研究趋势 | 第15-19页 |
第2章 绪论 | 第19-25页 |
2.1 引言 | 第19页 |
2.2 课题的来源及研究意义 | 第19-22页 |
2.2.1 生土建筑概述 | 第19-21页 |
2.2.2 研究的背景 | 第21-22页 |
2.2.3 研究的意义 | 第22页 |
2.3 主要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22-25页 |
2.3.1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2-23页 |
2.3.2 技术路线 | 第23-25页 |
第3章 重庆地区生土建筑病害及修缮材料 | 第25-33页 |
3.1 重庆生土建筑概况 | 第25页 |
3.2 重庆生土建筑主要病害 | 第25-26页 |
3.2.1 墙体裂缝 | 第25-26页 |
3.2.2 墙体局部脱落或坍塌 | 第26页 |
3.3 重庆生土基本性质 | 第26-27页 |
3.4 加固、改性材料选择 | 第27-31页 |
3.4.1 加固修复材料 | 第27-29页 |
3.4.2 改性修补材料 | 第29-30页 |
3.4.3 材料选择 | 第30-31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1-33页 |
第4章 适用于生土墙面层及裂缝修复技术的试验研究 | 第33-51页 |
4.1 引言 | 第33页 |
4.2 试件制作 | 第33-34页 |
4.3 面层及裂缝修复方法概述 | 第34页 |
4.4 面层及裂缝修复评价试验 | 第34-49页 |
4.4.1 颜色 | 第34-36页 |
4.4.2 体积稳定性 | 第36-39页 |
4.4.3 透汽性 | 第39-42页 |
4.4.4 渗透性 | 第42-44页 |
4.4.5 耐水性 | 第44-47页 |
4.4.6 抗冲刷能力 | 第47-49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49-51页 |
第5章 适用于生土墙局部脱落和坍塌修补的改性土试验研究 | 第51-69页 |
5.1 引言 | 第51页 |
5.2 改性生土收缩性试验 | 第51-54页 |
5.2.1 收缩性试验 | 第52页 |
5.2.2 试件制作及材料配比 | 第52-53页 |
5.2.3 试验结论 | 第53-54页 |
5.3 改性生土单轴抗压试验 | 第54-58页 |
5.3.1 单轴抗压试验 | 第54页 |
5.3.2 试件制作及材料配比 | 第54-55页 |
5.3.3 单轴抗压试验破坏过程 | 第55-56页 |
5.3.4 抗压试验结果分析 | 第56-57页 |
5.3.5 应力-应变曲线变化及结论 | 第57-58页 |
5.4 改性生土直剪试验 | 第58-62页 |
5.4.1 直剪试验 | 第58-59页 |
5.4.2 试件制作及材料配比 | 第59页 |
5.4.3 直剪试验破坏过程 | 第59-60页 |
5.4.4 试验结果分析及结论 | 第60-62页 |
5.5 改性生土热工性能试验 | 第62-66页 |
5.5.1 热工性能试验 | 第63-64页 |
5.5.2 导热试件制作 | 第64页 |
5.5.3 试验结果分析及结论 | 第64-66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66-69页 |
第6章 生土墙修缮试验研究 | 第69-77页 |
6.1 引言 | 第69页 |
6.2 夯筑工具和模板 | 第69-70页 |
6.2.1 夯筑工具 | 第69页 |
6.2.2 模板 | 第69-70页 |
6.3 生土墙模型的制作 | 第70-71页 |
6.4 墙体修缮 | 第71-75页 |
6.4.1 面层及裂缝修复 | 第71-74页 |
6.4.2 墙体局部脱落或坍塌修补 | 第74-75页 |
6.5 本章小结 | 第75-77页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7-79页 |
7.1 结论 | 第77页 |
7.2 展望 | 第77-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3页 |
致谢 | 第83-85页 |
发表论文及参与课题一览 | 第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