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绪论 | 第8-12页 |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8-9页 |
二、文献综述 | 第9-10页 |
三、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10-12页 |
第一章 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的法理基础 | 第12-16页 |
1.1 报应主义 | 第12-14页 |
1.1.1 同态复仇 | 第12-13页 |
1.1.2 道德报应 | 第13页 |
1.1.3 法律报应 | 第13页 |
1.1.4 规范报应 | 第13-14页 |
1.2 功利主义 | 第14-15页 |
1.3 折衷主义 | 第15-16页 |
第二章 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的涵义及现实意义 | 第16-21页 |
2.1 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的“罪” | 第16-17页 |
2.2 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的“责” | 第17-18页 |
2.3 罪责刑相适应的“刑” | 第18-19页 |
2.3.1 特殊预防 | 第18-19页 |
2.3.2 一般预防 | 第19页 |
2.4 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的现实意义 | 第19-21页 |
第三章 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的实证分析 | 第21-32页 |
3.1“罪行、责任、刑罚失衡”案例分析及其实践影响 | 第21页 |
3.2 罪责刑相适应原则在实践中的实现现状 | 第21-30页 |
3.2.1 罪责刑相适应原则在刑事立法领域的实现现状 | 第22-26页 |
3.2.2 罪责刑相适应原则在刑事司法领域的实现现状 | 第26-27页 |
3.2.3 罪责刑相适应原则在刑事执法领域的实现现状 | 第27-30页 |
3.3 罪责刑相适应原则实现过程中的启示 | 第30-32页 |
第四章“罪行、责任、刑罚失衡”的完善路径 | 第32-37页 |
4.1 罪、责、刑在立法领域失衡的解决途径 | 第32-33页 |
4.1.1 罪、责、刑之间的协调性 | 第32页 |
4.1.2 对法定刑的幅度进行细化 | 第32-33页 |
4.2 罪、责、刑在司法领域失衡的解决途径 | 第33-35页 |
4.2.1 树立正确的量刑观念,建立对法官的量刑失衡问责机制 | 第33-34页 |
4.2.2 对法官的自由裁量权进行有效约束 | 第34页 |
4.2.3 减少社会舆论等外界因素对量刑的影响 | 第34-35页 |
4.3 罪、责、刑在执法领域失衡的解决途径 | 第35-37页 |
4.3.1 建立具有操作性的监管机制 | 第35页 |
4.3.2 建立具有可操作性的运作机制 | 第35-36页 |
4.3.3 执行统一的审核标准,减少行刑过程中的随意性 | 第36-37页 |
结语 | 第37-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8-41页 |
致谢 | 第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