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矿业、冶金工业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金属矿论文

秀山锰矿区农田重金属污染调查与植物修复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一章 引言第9-12页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第9-10页
    1.2 课题来源第10-11页
    1.3 研究内容和方案第11页
    1.4 研究的创新点第11-12页
第二章 文献综述第12-23页
    2.1 金属矿山开发中的生态环境问题第12-13页
    2.2 矿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第13-15页
    2.3 当前国内外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技术概述第15-20页
        2.3.1 工程措施第15-16页
        2.3.2 物理化学修复第16-17页
        2.3.3 生物修复第17-19页
        2.3.4 农业生态修复第19-20页
    2.4 植物修复技术第20-23页
        2.4.1 超富集植物第20-21页
        2.4.2 耐性机理第21-23页
第三章 秀山锰矿区农田重金属污染现状调查与评价第23-33页
    3.1 调查地概况第23-24页
    3.2 研究方法第24-26页
        3.2.1 样品采集第24页
        3.2.2 样品预处理第24-25页
        3.2.3 样品消解第25页
        3.2.4 样品的测定第25-26页
    3.3 评价方法第26-28页
        3.3.1 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方法第26-27页
        3.3.2 蔬菜重金属污染评价方法第27-28页
    3.4 结果与分析第28-32页
        3.4.1 秀山铺矿区农田土壤重金属含量第28-29页
        3.4.2 秀山锰矿区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及其评价第29-30页
        3.4.3 秀山锰矿区蔬菜重金属污染状况及其评价第30-32页
    3.5 小结第32-33页
第四章 普通农耕措施下的植物修复实验研究第33-45页
    4.1 实验主要仪器设备和制剂第34-35页
    4.2 研究方法第35-37页
        4.2.1 供试材料的选取、采集和培育第35页
        4.2.2 实验设计第35页
        4.2.3 实验样品的处理第35-36页
        4.2.4 样品的测定第36-37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37-43页
        4.3.1 商陆对重金属元素的吸收、富集特征第37-38页
        4.3.2 土荆芥对重金属元素的吸收、富集特征第38-39页
        4.3.3 宝山堇菜对重金属元素的吸收、富集特征第39-41页
        4.3.4 商陆、土荆芥、宝山堇菜不同组织部位对重金属的分配规律第41-43页
    4.4 小结第43-45页
第五章 加入螯合剂对植物吸收、富集重金属的影响第45-61页
    5.1 实验主要仪器设备和制剂第45-46页
    5.2 试验设计第46-47页
    5.3 样品的采集和处理第47页
    5.4 样品的测定第47页
    5.5 结果与讨论第47-59页
        5.5.1 加入螯合剂对植物生物量的影响第47-51页
        5.5.2 加入螯合剂对植物吸收、富集土壤重金属的影响第51-59页
    5.6 小结第59-61页
第六章 各种螯合剂的加入对土壤中活性重金属形态的影响第61-76页
    6.1 实验主要仪器设备和试剂第63页
    6.2 实验设计第63页
    6.3 样品的采集和处理第63页
    6.4 样品的测定第63-64页
    6.5 结果与讨论第64-75页
        6.5.1 螯合剂对商陆根部土壤重金属有效态的影响第64-68页
        6.5.2 螯合剂对土荆芥根部土壤重金属有效态的影响第68-71页
        6.5.3 加入螯合剂对宝山堇菜根部土壤重金属有效态的影响第71-75页
    6.6 小结第75-76页
第七章 多种超富集植物不同生态组合对商陆、土荆芥富集重金属的影响第76-81页
    7.1 主要的仪器设备和试剂第76-77页
    7.2 实验设计第77页
    7.3 样品的采集和处理第77页
        7.3.1 样品预处理第77页
        7.3.2 样品消解第77页
    7.4 样品的测定第77-78页
    7.5 结果与讨论第78-80页
        7.5.1 不同生态组合对商陆富集重金属的影响第78-79页
        7.5.2 不同生态组合对土荆芥富集重金属的影响第79-80页
    7.6 小结第80-81页
第八章 结论和展望第81-83页
    8.1 结论第81-82页
    8.2 前景展望第82-83页
致谢第83-84页
参考文献第84-87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第87页

论文共8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南北朝汉语连动式研究
下一篇: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就业状况调查与分析--以新疆师范大学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