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科举条制考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前言 | 第9-12页 |
一、务求至公的考试条制 | 第12-22页 |
(一) 加强皇权的考试条制 | 第12-16页 |
1、禁公荐、瞩请 | 第12-14页 |
2、行复试,确立殿试 | 第14-16页 |
(二) 防闲主司的考试条制 | 第16-22页 |
1、糊名法 | 第16-19页 |
2、誊录法 | 第19-20页 |
3、锁院制 | 第20页 |
4、别头试 | 第20-22页 |
二、发解条制考 | 第22-40页 |
(一) 发解条例述略 | 第22-27页 |
(二) 取解和免解制度 | 第27-31页 |
1、取解制度 | 第27-28页 |
2、免解制度 | 第28-31页 |
(三) 北宋解额和寄应制度 | 第31-40页 |
1、解额制度 | 第31-36页 |
2、寄应制度 | 第36-40页 |
三、省试条制考 | 第40-46页 |
(一) 省试条例述略 | 第40-43页 |
(二) 省试考官制度 | 第43-46页 |
四、殿试条制考 | 第46-55页 |
(一) 殿试程序制度 | 第46-48页 |
1、殿试出题制度 | 第46-47页 |
2、殿试考官制度 | 第47-48页 |
(二) 殿试授官制度 | 第48-52页 |
(三) 特奏名制度 | 第52-55页 |
结语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8页 |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第58-59页 |
后记 | 第59-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