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资助 | 第3-8页 |
缩略语中英文对照表 | 第8-9页 |
摘要 | 第9-11页 |
Summary | 第11-14页 |
引言 | 第15-17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7-34页 |
1.1 腐植酸的概述 | 第17-19页 |
1.2 腐植酸在农业上的应用 | 第19-25页 |
1.2.1 改良培肥土壤 | 第19-20页 |
1.2.2 提高肥料的利用效率 | 第20-21页 |
1.2.3 提高作物产量 | 第21-22页 |
1.2.4 提高作物品质 | 第22-23页 |
1.2.5 刺激作物生长 | 第23页 |
1.2.6 提高作物抗逆性 | 第23-25页 |
1.3 氮肥的合理施用及损失现状 | 第25-34页 |
1.3.1 氮肥施用现状 | 第25-27页 |
1.3.2 氮肥利用率现状 | 第27-28页 |
1.3.3 氮肥损失现状 | 第28-30页 |
1.3.4 尿素在土壤中的转化与迁移 | 第30-32页 |
1.3.5 氮肥的合理施用 | 第32-34页 |
第二章 研究内容、试验设计及方法 | 第34-42页 |
2.1 研究内容 | 第34-35页 |
2.1.1 土壤理化性质研究 | 第34页 |
2.1.2 作物光合生理特征研究 | 第34页 |
2.1.3 作物氮素吸收及其利用研究 | 第34页 |
2.1.4 作物产量及其经济效益研究 | 第34-35页 |
2.2 研究技术路线 | 第35-36页 |
2.3 试验区概况 | 第36-37页 |
2.3.1 豫北潮土区 | 第36页 |
2.3.2 豫南黄褐土区 | 第36-37页 |
2.4 材料与方法 | 第37-42页 |
2.4.1 试验材料 | 第37页 |
2.4.2 试验设计 | 第37-38页 |
2.4.3 主要测定项目及方法 | 第38-42页 |
第三章 腐植酸与氮肥配施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 第42-53页 |
3.1 腐植酸与氮肥配施对土壤容重的影响 | 第42-43页 |
3.2 腐植酸与氮肥配施对土壤有机质的影响 | 第43-44页 |
3.3 腐植酸与氮肥配施对土壤全氮和碱解氮的影响 | 第44-46页 |
3.4 腐植酸与氮肥配施对土壤速效磷的影响 | 第46-47页 |
3.5 腐植酸与氮肥配施对土壤速效钾的影响 | 第47-49页 |
3.6 腐植酸与氮肥配施对土壤pH的影响 | 第49-50页 |
3.7 小结 | 第50-53页 |
3.7.1 腐植酸与氮肥配施对土壤容重的影响 | 第50页 |
3.7.2 腐植酸与氮肥配施对土壤有机质的影响 | 第50-51页 |
3.7.3 腐植酸与氮肥配施对土壤全氮和碱解氮的影响 | 第51页 |
3.7.4 腐植酸与氮肥配施对土壤有效磷的影响 | 第51页 |
3.7.5 腐植酸与氮肥配施对土壤速效钾的影响 | 第51-52页 |
3.7.6 腐植酸与氮肥配施对土壤pH的影响 | 第52-53页 |
第四章 腐植酸与氮肥配施对作物光合特性的影响 | 第53-77页 |
4.1 腐植酸与氮肥配施对冬小麦光合特性的影响 | 第53-63页 |
4.1.1 腐植酸与氮肥配施对冬小麦叶片SPAD值的影响 | 第53-55页 |
4.1.2 腐植酸与氮肥配施对冬小麦主要光合特性的影响 | 第55-63页 |
4.2 腐植酸与氮肥配施对夏玉米光合特性的影响 | 第63-73页 |
4.2.1 腐植酸与氮肥配施对夏玉米叶片SPAD值的影响 | 第63-65页 |
4.2.2 腐植酸与氮肥配施对夏玉米主要光合特性的影响 | 第65-73页 |
4.3 小结 | 第73-77页 |
4.3.1 腐植酸与氮肥配施对冬小麦光合特性的影响 | 第73-75页 |
4.3.2 腐植酸与氮肥配施对夏玉米光合特性的影响 | 第75-77页 |
第五章 腐植酸与氮肥配施对氮素吸收及利用的影响 | 第77-92页 |
5.1 腐植酸与氮肥配施对冬小麦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 第77-83页 |
5.1.1 腐植酸与氮肥配施对冬小麦植株各部位氮含量的影响 | 第77-79页 |
5.1.2 腐植酸与氮肥配施对冬小麦植株各部位氮累积量的影响 | 第79-81页 |
5.1.3 腐植酸与氮肥配施对冬小麦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 第81-83页 |
5.2 腐植酸与氮肥配施对夏玉米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 第83-88页 |
5.2.1 腐植酸与氮肥配施对夏玉米植株各部位氮含量的影响 | 第83-85页 |
5.2.2 腐植酸与氮肥配施对夏玉米植株各部位氮累积量的影响 | 第85-87页 |
5.2.3 腐植酸与氮肥配施对夏玉米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 第87-88页 |
5.3 小结 | 第88-92页 |
5.3.1 腐植酸与氮肥配施对冬小麦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 第88-90页 |
5.3.2 腐植酸与氮肥配施对夏玉米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 第90-92页 |
第六章 腐植酸与氮肥配施对作物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 第92-101页 |
6.1 腐植酸与氮肥配施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 | 第92-97页 |
6.1.1 腐植酸与氮肥配施对冬小麦产量及其构成要素的影响 | 第92-94页 |
6.1.2 腐植酸与氮肥配施对夏玉米产量及其构成要素的影响 | 第94-97页 |
6.2 腐植酸与氮肥配施对冬小麦-夏玉米经济效益的影响 | 第97-99页 |
6.3 小结 | 第99-101页 |
6.3.1 腐植酸与氮肥配施对作物产量的影响 | 第99-100页 |
6.3.2 腐植酸与氮肥配施对冬小麦-夏玉米经济效益的影响 | 第100-101页 |
第七章 讨论和结论 | 第101-118页 |
7.1 讨论 | 第101-114页 |
7.1.1 腐植酸与氮肥配施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 第101-104页 |
7.1.1.1 土壤容重 | 第101-102页 |
7.1.1.2 土壤化学性质 | 第102-104页 |
7.1.2 腐植酸与氮肥配施对作物光合特性的影响 | 第104-110页 |
7.1.3 腐植酸与氮肥配施对作物氮素吸收利用及产量的影响 | 第110-112页 |
7.1.4 腐植酸与氮肥配施对冬小麦—夏玉米经济效益的影响 | 第112-113页 |
7.1.5 作物对减氮配施腐植酸的响应 | 第113-114页 |
7.2 结论 | 第114-116页 |
7.3 研究展望 | 第116-118页 |
参考文献 | 第118-141页 |
致谢 | 第141-143页 |
个人简介 | 第143-144页 |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成果 | 第144-145页 |
导师简介 | 第145-1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