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22页 |
1.1 概述 | 第8页 |
1.2 燃料电池的简介 | 第8-11页 |
1.2.1 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特性及分类 | 第9-11页 |
1.3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 | 第11-13页 |
1.3.1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的简介及发展 | 第11-12页 |
1.3.2 直接甲醇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DMFC) | 第12-13页 |
1.4 质子交换膜 | 第13-18页 |
1.4.1 概述 | 第13-14页 |
1.4.2 Nafion型(全氟磺酸)质子交换膜 | 第14-15页 |
1.4.3 非氟化磺化芳香族聚合物质子交换膜 | 第15-16页 |
1.4.4 含氨基侧基型聚合物质子交换膜 | 第16-17页 |
1.4.5 含有聚乙烯醇的复合型质子交换膜 | 第17-18页 |
1.5 质子交换膜的几种改性机理及方法 | 第18-21页 |
1.5.1 复合改性 | 第18-20页 |
1.5.2 交联改性 | 第20-21页 |
1.6 本文设计思想 | 第21-22页 |
第2章 实验部分 | 第22-27页 |
2.1 实验原料与试剂 | 第22-23页 |
2.2 实验仪器 | 第23-24页 |
2.2.1 傅立叶红外光谱测试仪(FTIR) | 第23页 |
2.2.2 核磁共振仪(1H-NMR) | 第23页 |
2.2.3 热重分析仪(TGA) | 第23页 |
2.2.4 气象色谱仪 | 第23页 |
2.2.5 交流阻抗能谱 | 第23页 |
2.2.6 光学接触角测试仪 | 第23页 |
2.2.7 电子显微镜 | 第23-24页 |
2.2.8 机械性能 | 第24页 |
2.3 膜的性能表征 | 第24-27页 |
2.3.1 吸水率和溶胀率 | 第24页 |
2.3.2 膜中水的脱附系数 | 第24-25页 |
2.3.3 离子交换容量(IEC) | 第25页 |
2.3.4 氧化稳定性 | 第25页 |
2.3.5 甲醇渗透系数 | 第25-26页 |
2.3.6 质子传导率 | 第26-27页 |
第3章 含氨基磺化聚芳醚酮砜/聚乙烯醇复合型质子交换膜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 第27-37页 |
3.1 引言 | 第27页 |
3.2 复合膜的制备 | 第27-28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28-36页 |
3.3.1 Am-SPAEKS/PVA复合膜的表征 | 第28-29页 |
3.3.2 复合膜的热性能以及力学性能 | 第29-30页 |
3.3.3 复合膜的微观形态 | 第30-31页 |
3.3.4 复合膜的吸水率、溶胀率和接触角 | 第31-34页 |
3.3.5 复合膜的保水能力 | 第34-35页 |
3.3.6 复合膜的甲醇渗透率和质子传导率 | 第35-36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第4章 含双氨基磺化聚芳醚酮砜膜的合成与性能研究 | 第37-49页 |
4.1 引言 | 第37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37-39页 |
4.2.1 新型氨基单体的制备 | 第37-38页 |
4.2.2 新型氨基聚合物的制备 | 第38-39页 |
4.2.3 聚合物膜的制备 | 第39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39-48页 |
4.3.1 2Am-PHQ单体的表征 | 第39-41页 |
4.3.2 2Am-SPAEKS聚合物的表征测试 | 第41页 |
4.3.3 聚合物膜的热性能 | 第41-42页 |
4.3.4 2Am-SPAEKS膜的微观形态 | 第42-43页 |
4.3.5 2Am-SPAEKS膜的吸水率以及溶胀率 | 第43-45页 |
4.3.6 聚合物膜的保水能力 | 第45-46页 |
4.3.7 聚合物膜的机械性能和抗氧化稳定性 | 第46页 |
4.3.8 2Am-SPAEKS膜的质子传导率与甲醇渗透率 | 第46-48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第5章 结论 | 第49-50页 |
致谢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8页 |
作者简介 | 第5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