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物理化学(理论化学)、化学物理学论文

基于低自旋Fe~Ⅲ、Mn~Ⅲ配合物的合成、结构与磁性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本论文中所用测试方法与仪器第8-9页
主要符号对照表第9-10页
第1章 前言第10-22页
    1.1 分子磁学简介第10-17页
        1.1.1 低维分子磁体第11-15页
        1.1.2 磁构关系研究第15页
        1.1.3 多功能分子磁性材料第15-17页
    1.2 基于低自旋Fe~Ⅲ、Mn~Ⅲ体系的分子磁体及磁构关系研究现状第17-20页
        1.2.1 基于低自旋Fe~Ⅲ、Mn~Ⅲ的分子磁体第17-19页
        1.2.2 基于低自旋Fe~Ⅲ、Mn~Ⅲ的磁构关系第19-20页
    1.3 本论文的主要工作第20-22页
第2章 基于低自旋Fe~Ⅲ、Mn~Ⅲ的羧酸桥联配合物的合成与磁性研究第22-55页
    2.1 本章引论第22页
    2.2 MII[M~ⅢL~1_2]_2 三核配合物的合成、结构与磁性第22-37页
        2.2.1 配合物 1-5 的合成第23-25页
        2.2.2 配合物 1-5 的晶体结构第25-33页
        2.2.3 配合物 1-5 的磁性表征与分析第33-37页
    2.3 基于低自旋[M~ⅢL_2]-单元构成的链状配合物的合成、结构与磁性第37-48页
        2.3.1 配合物 6-8 的合成第37-38页
        2.3.2 配合物 6-8 的晶体结构第38-44页
        2.3.3 配合物 6-8 的磁性表征与分析第44-48页
    2.4 酰胺桥连的Mn~Ⅲ配合物的合成、结构与磁性第48-54页
        2.4.1 配合物9的合成第48-49页
        2.4.2 配合物9的晶体结构第49-51页
        2.4.3 配合物9的磁性表征与分析第51-54页
    2.5 本章小结第54-55页
第3章 基于低自旋Fe~Ⅲ、Mn~Ⅲ的氰根桥联链状配合物的合成与磁性研究第55-83页
    3.1 本章引论第55-56页
    3.2 [Mn(TPP)][Mn(TPP)(CN)_2]链状配合物的合成、结构与磁性第56-68页
        3.2.1 配合物10的合成第56-58页
        3.2.2 配合物10的晶体结构第58-61页
        3.2.3 配合物10的磁性表征与分析第61-68页
            3.2.3.1 配合物10的直流磁化率第61-65页
            3.2.3.2 配合物10的交流磁化率第65-68页
    3.3 氰根桥联共轭大环配位的过渡金属体系的其他设计与尝试第68-72页
        3.3.1 [M~Ⅲ(TPP)]-(M = Mn、Fe、Co)在氰根桥联体系中的设计与应用第68-70页
        3.3.2 酞菁、血晶素及取代卟啉在氰根桥联Fe、Mn体系中的应用尝试第70-72页
    3.4 氰根桥联的Fe~Ⅲ-Ni~II系列链状配合物的合成、结构与磁性第72-81页
        3.4.1 配合物 11-14 的合成、结构与磁性第72-77页
        3.4.2 配合物 11-14 的磁构关系分析第77-81页
    3.5 本章小结第81-83页
第4章 氰根桥联低自旋Fe~Ⅲ、高自旋Mn~Ⅲ体系的磁构关系研究第83-99页
    4.1 本章引论第83-84页
    4.2 典型结构的确定、基本假设与样本选取第84-89页
        4.2.1 氰根桥联的低自旋Fe~Ⅲ和高自旋Mn~Ⅲ作为典型结构第84-85页
        4.2.2 模型假设的总体叙述第85-87页
        4.2.3 样本的筛选第87-89页
    4.3 氰根桥联低自旋Fe~Ⅲ和高自旋Mn~Ⅲ的结构与磁性的相关性规律第89-98页
        4.3.1 结构维度的重构第89-90页
        4.3.2 结构与磁性的相关性分析第90-94页
        4.3.3 磁构关系模型的机理分析第94-98页
    4.4 本章小结第98-99页
第5章 结论第99-100页
参考文献第100-115页
致谢第115-117页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117页

论文共11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关于Ⅰa型超新星的高速外层吸收特征的研究
下一篇:硫化物、贵金属纳米复合结构的合成与催化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