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0页 |
1.1 选题背景 | 第11-13页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3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3页 |
1.2.2 研究的意义 | 第13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1.3.1 金融教育与市场参与 | 第13-15页 |
1.3.2 市场参与与居民金融福祉 | 第15-16页 |
1.4 主要的研究内容、方法与思路 | 第16-18页 |
1.4.1 主要的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 第16页 |
1.4.2 主要的研究思路和框架 | 第16-18页 |
1.5 可能的创新点与不足 | 第18-20页 |
1.5.1 可能的创新点 | 第18-19页 |
1.5.2 研究的不足 | 第19-20页 |
第二章 金融教育对金融福祉影响的理论研究 | 第20-26页 |
2.1 金融教育理论 | 第20-22页 |
2.1.1 金融教育的框架结构和内容 | 第20-21页 |
2.1.2 金融教育开展的意义 | 第21-22页 |
2.2 福祉理论 | 第22-24页 |
2.2.1 福祉的内涵 | 第22页 |
2.2.2 福祉的特征 | 第22-23页 |
2.2.3 有关概念的辨析 | 第23-24页 |
2.3 金融教育对金融福祉作用的传导机制 | 第24-26页 |
2.3.1 金融教育导致个人财务管理实践的改变 | 第24-25页 |
2.3.2 金融教育促进金融市场参与 | 第25页 |
2.3.3 金融教育促进投资组合分散化 | 第25-26页 |
第三章 居民金融福祉的衡量指标及构建方法 | 第26-32页 |
3.1 福祉的测度方法 | 第26-29页 |
3.1.1 基于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测度方法 | 第26-27页 |
3.1.2 选取衡量指标构建综合指数的测度方法 | 第27页 |
3.1.3 调查满意度的测度方法 | 第27-29页 |
3.2 客观金融福祉—金融福祉综合指数(IFW) | 第29-31页 |
3.3 主观金融福祉—幸福感指标 | 第31-32页 |
第四章 金融教育对居民金融福祉影响的实证分析 | 第32-56页 |
4.1 样本数据与变量选取 | 第32-33页 |
4.2 实证方法及模型设定 | 第33-36页 |
4.2.1 倾向得分匹配法 | 第33-34页 |
4.2.2 模型设定 | 第34-36页 |
4.3 样本统计描述 | 第36-41页 |
4.4 实证结果及分析 | 第41-52页 |
4.4.1 金融教育与居民金融市场参与 | 第41-44页 |
4.4.2 金融市场参与与居民金融福祉 | 第44-52页 |
4.5 主要研究结论 | 第52-54页 |
4.6 相关建议-构建金融教育国家战略体系 | 第54-56页 |
第五章 我国金融教育国家战略体系的构建 | 第56-64页 |
5.1 金融教育国家战略实施的现状 | 第56-58页 |
5.1.1 金融教育国家战略实施情况概述 | 第56-57页 |
5.1.2 金融教育国家战略实施的国际比较及可借鉴的经验 | 第57-58页 |
5.2 我国金融教育国家战略的内涵及利益相关者 | 第58-60页 |
5.2.1 我国金融教育国家战略的内涵 | 第58-59页 |
5.2.2 主要利益相关者的作用与责任 | 第59-60页 |
5.3 金融教育国家战略的准备 | 第60-62页 |
5.3.1 评估主要需求 | 第60-61页 |
5.3.2 相关各方已采取的措施和已有的资源 | 第61-62页 |
5.4 金融教育国家战略的实施 | 第62-64页 |
致谢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9页 |
作者简介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