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5页 |
·引言 | 第10-11页 |
·CO_2 的转化利用 | 第11-13页 |
·化学转化 | 第11页 |
·生物转化 | 第11-12页 |
·光催化转化 | 第12-13页 |
·光催化反应原理 | 第13-15页 |
·用于光催化还原CO_2 的光催化剂体系 | 第15-18页 |
·纯TiO_2 | 第16页 |
·金属修饰的TiO_2 | 第16-17页 |
·Ⅱ-Ⅵ族半导体 | 第17-18页 |
·其他材料 | 第18页 |
·用于光催化还原CO_2 的光催化剂改性的研究现状 | 第18-23页 |
·光催化剂纳米化 | 第19页 |
·贵金属沉积 | 第19-20页 |
·半导体复合 | 第20页 |
·离子掺杂 | 第20-23页 |
·染料光敏化 | 第23页 |
·光催化转化CO_2 存在的问题 | 第23-24页 |
·本文的研究目标及内容 | 第24-25页 |
第二章 实验部分 | 第25-32页 |
·主要化学试剂 | 第25-26页 |
·主要实验仪器和测试设备 | 第26页 |
·催化剂的表征方法 | 第26-28页 |
·X 射线衍射分析(XRD) | 第26-27页 |
·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DRS) | 第27-28页 |
·低温氮气吸脱附(BET) | 第28页 |
·透射电镜(TEM/HRTEM)分析 | 第28页 |
·催化剂的光催化活性测试系统 | 第28-32页 |
第三章 Pt(Cu)-CdS/P25 的制备及其光催化转化CO_2-H_2O 的性能 | 第32-50页 |
·引言 | 第32-33页 |
·催化剂的制备 | 第33-34页 |
·Pt-P25 的制备 | 第33页 |
·Cu-P25 的制备. | 第33页 |
·CdS/P25 复合光催化剂的制备. | 第33页 |
·Pt(Cu)-CdS/P25 复合光催化剂的制备. | 第33-34页 |
·催化剂的表征与结果讨论 | 第34-42页 |
·X 射线衍射分析(XRD). | 第34-36页 |
·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 DRS) | 第36-39页 |
·比表面积(BET) | 第39-40页 |
·透射电镜分析(TEM). | 第40-42页 |
·催化剂的光催化转化CO_2-H_2O 性能测试与结果分析 | 第42-48页 |
·Pt-P25 的光催化性能测试 | 第42-44页 |
·Cu-P25 的光催化性能测试 | 第44页 |
·CdS/P25 的光催化性能测试 | 第44-45页 |
·Pt(Cu)-1096CdS/P25 的光催化性能测试 | 第45-48页 |
·本章小结 | 第48-50页 |
第四章 Pt(Cu)-CdS/TiNT 的制备及其光催化转化CO_2-H_2O 的性能 | 第50-70页 |
·引言 | 第50-51页 |
·催化剂的制备 | 第51-52页 |
·TiO_2 纳米管的制备 | 第51页 |
·离子交换法制备CdS/TiNT 复合催化剂 | 第51-52页 |
·化学沉淀法制备10wt%CdS/TiNT 复合催化剂 | 第52页 |
·Pt(Cu)-CdS/TiNT 复合光催化剂的制备 | 第52页 |
·催化剂的表征与结果讨论 | 第52-64页 |
·X 射线衍射分析(XRD). | 第52-55页 |
·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 DRS) | 第55-57页 |
·比表面积(BET) | 第57-60页 |
·透射电镜分析(TEM) | 第60-64页 |
·催化剂光催化转化CO_2-H_2O 的性能测试与结果分析 | 第64-68页 |
·钛酸纳米管及其负载Pt(Cu)后的光催化性能测试 | 第64-65页 |
·离子交换法制备的CdS | 第65-66页 |
·沉淀法制备的1096CdS | 第66-67页 |
·负载Pt 的先后顺序对Pt-CdS/TiNT 光催化性能的影响 | 第67-68页 |
·本章小结 | 第68-70页 |
第五章 光催化转化CO_2-H_2O 反应过程讨论 | 第70-78页 |
·残余有机物(碳)对样品光催化转化CO_2-H_2O 结果的影响 | 第70-73页 |
·P25 表面残余有机物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 第70-71页 |
·TiNT 制备过程中有无乙醇处理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 第71-73页 |
·光催化转化CO_2-H_2O 的反应机理探讨 | 第73-76页 |
·催化剂受光激发过程的分析 | 第73-74页 |
·反应路径讨论 | 第74-75页 |
·H2 对光催化转化CO_2-H_2O 的影响 | 第75-76页 |
·本章小结 | 第76-78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78-81页 |
·全文总结 | 第78-79页 |
·研究工作展望 | 第79-81页 |
参考文献 | 第81-87页 |
致谢 | 第87-8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已录用的论文 | 第88-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