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一般工业技术论文--工程材料学论文--特种结构材料论文

上转换纳米材料的合成及其在生物传感方面的应用

中文摘要第9-11页
ABSTRACT第11-13页
第一章 绪论第14-47页
    §1.1上转换纳米材料的组成第14-17页
        1.1.1 基质第14-15页
        1.1.2 激活剂第15-16页
        1.1.3 敏化剂第16-17页
    §1.2 发光机理第17-19页
        1.2.1 激发态吸收第17页
        1.2.2 能量传递上转换第17-18页
        1.2.3 光子雪崩第18-19页
    §1.3 合成方法第19-23页
        1.3.1 热分解法第19-20页
        1.3.2 水热法第20-21页
        1.3.3 高温共沉淀法第21-22页
        1.3.4 基于离子液体法第22-23页
    §1.4 表面改性第23-27页
        1.4.1 配体交换第23-25页
        1.4.2 无机壳层包覆第25-26页
        1.4.3 配体氧化第26页
        1.4.4 配体吸附第26-27页
    §1.5 上转换纳米材料在生物传感方面的应用第27-40页
        1.5.1 蛋白测定第28-30页
        1.5.2 核酸检测第30-35页
        1.5.3 其他物质测定第35-40页
    §1.6 本论文的出发点和主要工作第40-41页
    参考文献第41-47页
第二章 一种简单的基于上转换荧光共振能量转移的生物传感的构建第47-66页
    2.1 前言第47-49页
    2.2 实验部分第49-51页
        2.2.1 实验试剂和仪器第49页
        2.2.2 油酸包覆的UCNPs(OA-UCNPs)的合成第49-50页
        2.2.3 将OA-UCNPs转化为PAA-UCNPs第50页
        2.2.4 PAH-PAA-UCNPs (ppUCNPs)的制备第50页
        2.2.5 Aptamer和ppUCNPs的连接第50页
        2.2.6 溶菌酶的检测第50-51页
        2.2.7 实际样品的检测第51页
    2.3 结果与讨论第51-63页
        2.3.1 原理第51-53页
        2.3.2 材料的表征第53-56页
        2.3.3 条件的优化第56-58页
        2.3.4 溶菌酶标准品的测定第58-60页
        2.3.5 特异性实验第60页
        2.3.6 实际样品中溶菌酶的测定第60-62页
        2.3.7 目标DNA的测定第62-63页
    2.4 结论第63页
    参考文献第63-66页
第三章 一种基于上转换荧光共振能量转移的成人血清中胆固醇传感的构建第66-81页
    3.1 前言第66-67页
    3.2 实验部分第67-69页
        3.2.1 实验试剂和仪器第67-68页
        3.2.2 油酸包覆的UCNPs(OA-UCNPs)的合成第68页
        3.2.3 无配体UCNPs的制备第68页
        3.2.4 CD-Cit的制备第68页
        3.2.5 CD-Cit-UCNPs的制备第68-69页
        3.2.6 RB-CD-Cit-UCNPs的制备第69页
        3.2.7 胆固醇的检测第69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69-78页
        3.3.1 原理第69-71页
        3.3.2 材料的表征第71-75页
        3.3.3 反应时间的考察第75-76页
        3.3.4 胆固醇标准品的测定第76-77页
        3.3.5 特异性实验第77-78页
        3.3.6 成人血清中胆固醇的测定第78页
    3.4 结论第78-79页
    参考文献第79-81页
第四章 基于上转换纳米材料与金纳米颗粒的荧光共振能量转移对Hepatitis B virus (HBV)DNA的检测第81-104页
    4.1 前言第81-82页
    4.2 实验部分第82-85页
        4.2.1 实验试剂和仪器第82-83页
        4.2.2 PEI修饰的UCNPs(NH_2-UCNPs)的合成第83页
        4.2.3 Au纳米粒子(Au NPs)的制备第83-84页
        4.2.4 NH_2-UCNPs与sequence 1的连接第84页
        4.2.5 Au NPs与sequence 2的连接第84页
        4.2.6 UCNPs-seq 1与Au NPs-seq 2的杂交第84页
        4.2.7 目标DNA的检测第84-85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85-100页
        4.3.1 原理第85-86页
        4.3.2 NH_2-UCNPs制备过程中的影响因素第86-94页
            4.3.2.1 F的用量第86-88页
            4.3.2.2 反应时间第88-91页
            4.3.2.3 反应温度第91-92页
            4.3.2.4 PEI用量第92-94页
        4.3.3 NH_2-UCNPs的表征以及与sequence 1的连接第94-97页
        4.3.4 Au NPs的表征第97页
        4.3.5 Au NPs-seq 2对UCNPs-seq 1的猝灭第97-98页
        4.3.6 目标DNA的测定第98-99页
        4.3.7 特异性实验第99-100页
    4.4 结论第100页
    参考文献第100-104页
附录第104-105页
致谢第105-106页

论文共10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碘化钆闪烁体的辐射探测性能与中子探测的γ抑制研究
下一篇:基于同步辐射红外显微光谱技术的微生物组方法学初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