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5页 |
第一节 民事公益诉讼的概述及其原告范围 | 第11-12页 |
一、民事公益诉讼的概念和特点 | 第11页 |
二、我国民事公益诉讼原告资格的概念与范围 | 第11-12页 |
第二节 我国公民个人提起民事公益诉讼问题的提出 | 第12-15页 |
第二章 公民个人提起民事公益诉讼的理论基础 | 第15-20页 |
第一节 当事人适格理论 | 第15-16页 |
第二节 诉权理论 | 第16-17页 |
第三节 权力制约理论 | 第17-18页 |
第四节 私人检察官理论 | 第18页 |
第五节 人民主权理论 | 第18-20页 |
第三章 我国公民提起民事公益诉讼原告资格的状况及其反思 | 第20-34页 |
第一节 我国公民提起民事公益诉讼原告资格之立法现状 | 第20-22页 |
一、实体法之立法现状 | 第20-21页 |
二、程序法之立法现状 | 第21页 |
三、司法解释与其他规范性文件之立法现状 | 第21-22页 |
第二节 我国公民提起民事公益诉讼原告资格之学界争议 | 第22-28页 |
一、支持说及其理由 | 第22-24页 |
二、反对说及其理由 | 第24-27页 |
三、观点评析 | 第27-28页 |
第三节 否定公民民事公益诉讼原告资格之反思 | 第28-34页 |
一、否定公民提起民事公益诉讼将可能导致的问题 | 第28-31页 |
二、赋予公民提起民事公益诉讼资格的积极意义 | 第31-34页 |
第四章 公民个人提起民事公益诉讼之域外制度考察 | 第34-42页 |
第一节 美国公民诉讼制度考察 | 第34-37页 |
一、美国公民诉讼制度的特点 | 第35页 |
二、美国公益诉讼原告资格考察 | 第35-36页 |
三、规范个人提起公益诉讼之措施 | 第36-37页 |
第二节 印度公民诉讼制度考察 | 第37-39页 |
一、印度公益诉讼原告资格考察 | 第37-38页 |
二、公民个人提起公益诉讼的特殊程序规则 | 第38-39页 |
三、公民滥诉行为的限制性措施 | 第39页 |
第三节 公民诉讼制度域外考察的启示 | 第39-42页 |
一、原告资格及当事人适格理论的拓宽 | 第39-40页 |
二、探索有利于公民起诉的机制 | 第40页 |
三、公民诉讼制度防范机制的借鉴 | 第40-42页 |
第五章 我国公民提起民事公益诉讼的具体制度设计 | 第42-50页 |
第一节 公民提起公益诉讼的程序规则 | 第42-45页 |
一、受理范围及原告顺序 | 第42-43页 |
二、起诉方式 | 第43-44页 |
三、举证责任的分配 | 第44页 |
四、诉讼费用的缓与减 | 第44-45页 |
五、隐名诉讼机制的探索 | 第45页 |
第二节 诉讼援助与激励机制的引入 | 第45-46页 |
一、法律援助制度的引入 | 第45-46页 |
二、专项基金与胜诉激励机制的设立 | 第46页 |
第三节 滥诉防御机制的设置 | 第46-48页 |
一、诉前审查 | 第46-47页 |
二、禁止重复诉讼 | 第47页 |
三、对公民个人处分权的合理限制 | 第47-48页 |
四、建立滥诉追责机制 | 第48页 |
第四节 公民提起民事公益诉讼的其他特殊规则 | 第48-50页 |
一、联合诉讼机制的引入 | 第48-49页 |
二、取消诉讼时效制度 | 第49页 |
三、合议制的强制适用 | 第49-50页 |
结语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53-54页 |
致谢 | 第54-55页 |
附件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