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7页 |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10-11页 |
1.2 不平衡度的定义 | 第11-13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3.1 同塔多回输电线路建设的发展历程 | 第13-14页 |
1.3.2 输电线路不平衡度的研究 | 第14-15页 |
1.4 本文的研究内容 | 第15-17页 |
第二章 输电线路不平衡度的计算方法 | 第17-33页 |
2.1 输电线路的电报方程与电气参数 | 第17-26页 |
2.1.1 多导体传输线单位长度电感的计算 | 第19-24页 |
2.1.2 线路单位长度的电容 | 第24-25页 |
2.1.3 理想输电线路单位长度的电容矩阵与电感矩阵的关系 | 第25页 |
2.1.4 导线内阻抗的计算 | 第25-26页 |
2.2 输电线路不平衡度计算方法 | 第26-29页 |
2.2.1 线路不平衡度 | 第27-29页 |
2.2.2 系统不平衡度 | 第29页 |
2.3 本文线路不平衡度计算方法 | 第29-32页 |
2.4 小结 | 第32-33页 |
第三章 不衡度计算 | 第33-44页 |
3.1 工程概况 | 第33-36页 |
3.1.1 线路结构 | 第33页 |
3.1.2 线路运行工况 | 第33-34页 |
3.1.3 导线结构及物理参数 | 第34-35页 |
3.1.4 塔型结构 | 第35-36页 |
3.2 线路参数计算 | 第36-38页 |
3.3 仿真模型的建立 | 第38-41页 |
3.4 木棉站16回出线不平衡计算 | 第41-43页 |
3.5 小结 | 第43-44页 |
第四章 不平衡度优化 | 第44-76页 |
4.1 相序不同调整方式下不平衡度计算 | 第44-71页 |
4.2 不平衡度结果分析 | 第71-75页 |
4.3 相序优化 | 第75页 |
4.4 小结 | 第75-76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76-78页 |
结论 | 第76-77页 |
后续工作展望 | 第77-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82-83页 |
致谢 | 第83-84页 |
附件 | 第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