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1. 前言 | 第11-14页 |
1.1 选题依据 | 第11-12页 |
1.1.1 青少年的体质健康已然成为当前社会的热点话题 | 第11页 |
1.1.2 家庭体育对中学生体质健康及树立终身体育观念具有重要影响 | 第11-12页 |
1.1.3 家庭体育对体育行为养成的价值 | 第12页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2-13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2-13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3页 |
1.2.2.1 学术意义 | 第13页 |
1.2.2.2 实际应用价值 | 第13页 |
1.3 理论基础 | 第13-14页 |
1.3.1 体育养成教育理论 | 第13-14页 |
1.3.2 家庭系统理论和自我效能理论 | 第14页 |
2. 文献综述 | 第14-29页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4-18页 |
2.1.1 养成教育 | 第14-16页 |
2.1.2 家庭体育 | 第16-17页 |
2.1.3 体育行为 | 第17-18页 |
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8-28页 |
2.2.1 养成教育的相关研究 | 第18-20页 |
2.2.2 家庭体育对初中生体育行为影响的研究 | 第20-23页 |
2.2.3 初中生体育行为的研究 | 第23-26页 |
2.2.4 体育行为影响因素的研究 | 第26-27页 |
2.2.5 家庭体育与学校体育相互影响的研究 | 第27-28页 |
2.2.6 体育行为与体质健康的关系研究 | 第28页 |
2.3 国外研究现状 | 第28-29页 |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 第29-32页 |
3.1 研究对象 | 第29页 |
3.2 研究方法 | 第29-32页 |
3.2.1 文献资料法 | 第29-30页 |
3.2.2 问卷调查法 | 第30-31页 |
3.2.2.1 问卷制作与发放 | 第30页 |
3.2.2.1.1 问卷的制作 | 第30页 |
3.2.2.1.2 问卷的发放 | 第30页 |
3.2.2.2 信效度检验 | 第30-31页 |
3.2.3 数理统计法 | 第31页 |
3.2.4 归类分析法 | 第31-32页 |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 第32-59页 |
4.1 家庭体育基本状况调查分析 | 第32-40页 |
4.1.1 父母对子女体育行为的态度 | 第32-33页 |
4.1.2 父母直接参与体育行为 | 第33-36页 |
4.1.2.1 初中生与父母一同参与的体育项目 | 第33页 |
4.1.2.2 初中生与父母共同参与体育的频次 | 第33-34页 |
4.1.2.3 初中生与父母共同参与体育行为的强度情况 | 第34-35页 |
4.1.2.4 初中生与父母共同参与体育行为的时间情况 | 第35页 |
4.1.2.5 初中生与父母共同参与体育行为的活动场地 | 第35-36页 |
4.1.3 家庭体育开支情况 | 第36-37页 |
4.1.4 家庭所拥有体育器材情况 | 第37-38页 |
4.1.5 父母和子女与体育相关的互动情况调查与分析 | 第38-40页 |
4.1.5.1 父母对孩子进行体育话题讨论的情况 | 第38页 |
4.1.5.2 父母对孩子进行体育指导的情况 | 第38-39页 |
4.1.5.3 父母与孩子观看体育类节目的情况 | 第39-40页 |
4.2. 初中生体育行为基本情况 | 第40-46页 |
4.2.1 初中生对待体育锻炼的态度 | 第40-41页 |
4.2.2 初中生参与体育运动的项目 | 第41页 |
4.2.3 初中生参与体育行为的强度 | 第41-42页 |
4.2.4 初中生参与体育行为的时间 | 第42页 |
4.2.5 初中生参与体育行为的频率 | 第42-43页 |
4.2.6 初中生参与体育行为的主要场所 | 第43-44页 |
4.2.7 初中生参与体育行为的组织形式 | 第44页 |
4.2.8 初中生体育成绩情况 | 第44-45页 |
4.2.9 初中生体育行为的特征分析 | 第45-46页 |
4.3. 养成教育理论下家庭体育对于初中生体育行为的相关性分析 | 第46-53页 |
4.3.1 家长体育态度对初中生体育行为养成的相关性分析 | 第46-47页 |
4.3.2 家长体育行为对初中生体育行为养成的相关性分析 | 第47-48页 |
4.3.2.1 家长体育锻炼时间对初中生体育行为的相关性分析 | 第47页 |
4.3.2.2 家长体育强度对初中生体育行为的相关性分析 | 第47-48页 |
4.3.3 家庭体育环境对初中生体育行为养成的相关性分析 | 第48-52页 |
4.3.3.1 家庭体育器材对初中生体育行为的相关性分析 | 第48-49页 |
4.3.3.2 家庭体育消费对初中生体育行为的相关性分析 | 第49页 |
4.3.3.3 父母和孩子进行体育类话题讨论对初中生体育行为的相关性分析 | 第49-50页 |
4.3.3.4 父母对孩子进行体育方面指导对初中生体育行为的相关性分析 | 第50-51页 |
4.3.3.5 父母与孩子观看体育赛事直播、体育新闻或阅读体育类的报刊杂志对初中生体育行为的相关性分析 | 第51页 |
4.3.2.3 家长锻炼频次对初中生体育行为的相关性分析 | 第51-52页 |
4.3.4 小结 | 第52-53页 |
4.4 不同类型家庭体育对初中生体育行为的影响分析 | 第53-58页 |
4.4.1 不同类型的家庭体育对初中生体育行为的影响 | 第53-55页 |
4.4.2 初三阶段初中生家庭体育特征 | 第55-58页 |
4.4.2.1 体育态度 | 第55页 |
4.4.2.2 体育项目 | 第55-56页 |
4.4.2.3 组织形式 | 第56页 |
4.4.2.3 体育强度 | 第56-57页 |
4.4.2.4 体育时间 | 第57页 |
4.4.2.5 小结 | 第57-58页 |
4.5 家庭体育与学校体育协同形成“教育合力”的研究 | 第58-59页 |
4.5.1 影响家庭体育与学校体育协同的阻力 | 第58-59页 |
4.5.2 实现家庭体育与学校体育协同的路径建议 | 第59页 |
4.5.2.1 家庭体育与学校体育相结合 | 第59页 |
4.5.2.2 良好的外部环境促进学生体育行为养成教育 | 第59页 |
5. 结论与建议 | 第59-63页 |
5.1 结论 | 第59-60页 |
5.2 建议 | 第60-61页 |
5.3 研究局限与未来展望 | 第61-63页 |
5.3.1 研究局限 | 第61-62页 |
5.3.2 未来研究的展望 | 第62-63页 |
致谢 | 第63-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9页 |
附录 | 第69-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