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利得税收法律问题研究
摘要 | 第8-10页 |
ABSTRACT | 第10-11页 |
1 导论 | 第12-22页 |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 第12-16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6-19页 |
1.3 研究方法与思路 | 第19-22页 |
2 资本利得的法律界定 | 第22-32页 |
2.1 资本利得的概念界定 | 第22-28页 |
2.1.1 资本性资产与财产 | 第24-25页 |
2.1.2 资本利得与所得 | 第25-28页 |
2.2 从所得分离出来的资本利得 | 第28-30页 |
2.2.1 个人所得与资本利得 | 第28-29页 |
2.2.2 企业所得与资本利得 | 第29-30页 |
2.3 资本利得税特点 | 第30-32页 |
3 中国资本税收的制度困境与出路 | 第32-41页 |
3.1 中国资本税收制度困境:以增资扩股案为例 | 第32-36页 |
3.1.1 案例详情 | 第32-33页 |
3.1.2 案件事实及争议 | 第33-35页 |
3.1.3 争议焦点中的资本利得课税难题 | 第35-36页 |
3.2 中国资本税收制度出路:确立资本利得概念 | 第36-41页 |
3.2.1 资本利得税制发展有较大制度空间 | 第37-39页 |
3.2.2 资本利得税收推行具有外部条件 | 第39-41页 |
4 所得税发源国的资本利得课税选择 | 第41-55页 |
4.1 英国:设立独立的资本利得税制 | 第41-44页 |
4.2 德国:为囊括资本利得而进行所得概念革新 | 第44-47页 |
4.3 美国:所得概念的超前探索与理性回归 | 第47-52页 |
4.3.1 用消费税代替所得税 | 第47-49页 |
4.3.2 资本利得税制发展轨迹 | 第49-52页 |
4.4 资本利得税制的国际共性 | 第52-55页 |
5 资本利得的课税原理:以美国为参照 | 第55-78页 |
5.1 建立在交易概念之上的资本利得实现规则 | 第55-67页 |
5.1.1 所得税的交易税特性 | 第55-58页 |
5.1.2 实现规则的发展 | 第58-63页 |
5.1.3 实现规则的例外 | 第63-67页 |
5.2 实现规则下的计税基础概念 | 第67-78页 |
5.2.1 计税基础的概念起源 | 第67-69页 |
5.2.2 计税基础的概念演变 | 第69-76页 |
5.2.3 计税基础—已经实现的利得 | 第76-78页 |
6 中国现有资本利得税制的体系化评价 | 第78-105页 |
6.1 中国现有资本利得税制内容及缺憾 | 第78-92页 |
6.1.1 中国资本利得税制的发展背景 | 第78-82页 |
6.1.2 资本利得具体税收制度及缺陷 | 第82-92页 |
6.2 中国现有资本利得基础概念的税会混同 | 第92-98页 |
6.2.1 资产会计规则革新在所得税法中的体现 | 第93-95页 |
6.2.2 资本利得基本概念的会计化表现 | 第95-98页 |
6.3 对增资扩股案争议的理论证成 | 第98-105页 |
6.3.1 税务机关与实务界处理争议分析 | 第99-102页 |
6.3.2 资本利得原理视角下的税务处理 | 第102-105页 |
7 中国资本利得税制的改革与完善 | 第105-135页 |
7.1 资本利得的税制目的 | 第105-106页 |
7.2 资本利得税收原理的落实 | 第106-110页 |
7.2.1 计税基础概念的革新 | 第106-108页 |
7.2.2 建立以交易为基础的实现规则 | 第108-110页 |
7.3 资本利得的税制设计 | 第110-120页 |
7.3.1 将资本利得税纳入所得税体系 | 第110-111页 |
7.3.2 资本利得税规则设计:域外经验的启示 | 第111-120页 |
7.4 资本利得税与整体税制的协调 | 第120-129页 |
7.4.1 具有附加功能的证券印花税 | 第120-122页 |
7.4.2 不动产的资产化税法处理 | 第122-129页 |
7.5 资本利得税收改革的时机选择 | 第129-135页 |
7.5.1 中国资本市场对税收政策的敏感 | 第129-131页 |
7.5.2 台湾资本利得税试水失败教训 | 第131-132页 |
7.5.3 资本利得税收改革的时机启示 | 第132-135页 |
结论 | 第135-137页 |
参考文献 | 第137-147页 |
攻博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目录 | 第147-148页 |
致谢 | 第148-1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