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6页 |
1.1 肢体瘫痪病情简述及康复治疗方法 | 第10-14页 |
1.2 神经信号传导 | 第14-18页 |
1.3 高频阻断方法 | 第18-21页 |
1.4 基于反导策略的神经信号阻断方法 | 第21页 |
1.5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和内容 | 第21-23页 |
参考文献 | 第23-26页 |
第2章 仰卧蟾蜍前肢及躯干胸部特异性电信号探测实验 | 第26-41页 |
2.1 实验环境搭建及动物模型 | 第26-29页 |
2.2 仰卧蟾蜍躯干胸部坐标系的设计及特异性信号探测 | 第29-30页 |
2.3 使用四棱形同心圆电极对仰卧蟾蜍躯干胸部进行的实验研究 | 第30-40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1页 |
第3章 基于反导策略的离体蟾蜍坐骨神经阻断实验 | 第41-59页 |
3.1 实验平台 | 第41页 |
3.2 阻断波形的设计 | 第41-44页 |
3.3 阻断电极间的距离对阻断阈值的影响 | 第44-45页 |
3.4 阻断波形参数的测量 | 第45-55页 |
3.5 阻断神经信号传导的有效时间 | 第55-57页 |
3.6 神经损伤的验证 | 第57-58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59页 |
第4章 基于反导策略的离体蟾蜍坐骨神经阻断实验 | 第59-73页 |
4.1 实验平台 | 第59-60页 |
4.2 阻断电极间距离对阻断阈值的影响 | 第60-61页 |
4.3 阻断波形参数的测量与比较 | 第61-62页 |
4.4 神经信号传导时间的实验研究 | 第62-67页 |
4.5 阻断波形阻断神经信号传导的有效时间 | 第67-71页 |
4.6 神经损伤的探究 | 第71-72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3页 |
第5章 痉挛患者肢体表面肌电信号分析 | 第73-105页 |
5.1 实验环境搭建 | 第73页 |
5.2 实验对象 | 第73-74页 |
5.3 中风后痉挛患者上肢表面肌电信号分析 | 第74-81页 |
5.4 脊髓损伤痉挛患者下肢表面肌电信号采集与分析 | 第81-102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102-104页 |
参考文献 | 第104-105页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105-108页 |
6.1 总结 | 第105-106页 |
6.2 展望 | 第106-10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与获得奖项 | 第108-109页 |
致谢 | 第10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