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印机收纸系统动力学建模与优化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7页 |
1.1 工程背景和课题来源 | 第9-10页 |
1.1.1 胶印机现状介绍 | 第9页 |
1.1.2 课题来源介绍 | 第9-10页 |
1.2 胶印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 第10-14页 |
1.2.1 胶印机的组成与原理 | 第10-11页 |
1.2.2 收纸系统的组成与原理 | 第11-12页 |
1.2.3 牙排的种类和特点 | 第12-14页 |
1.3 胶印机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3.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3.2 研究中存在的不足 | 第15页 |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5-17页 |
第二章 收纸系统刚柔耦合虚拟样机建模与分析 | 第17-28页 |
2.1 收纸系统三维建模 | 第17-18页 |
2.2 收纸系统刚柔耦合建模与分析 | 第18-23页 |
2.2.1 虚拟样机模型建模 | 第18-19页 |
2.2.2 关键零部件的建模 | 第19-21页 |
2.2.3 扭杆弹簧式牙排的刚柔耦合建模与分析 | 第21-23页 |
2.3 扭杆弹簧式牙排柔性体的生成与分析 | 第23-25页 |
2.3.1 牙排有限元建模 | 第23-24页 |
2.3.2 牙排模态分析 | 第24-25页 |
2.4 压印滚筒牙排虚拟样机建模与分析 | 第25-27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第三章 基于虚拟样机的凸轮优化 | 第28-43页 |
3.1 凸轮优化分析概述 | 第28-30页 |
3.1.1 纸张交接基本条件 | 第28页 |
3.1.2 收纸系统优化方向 | 第28-29页 |
3.1.3 基于虚拟样机的凸轮优化概述 | 第29-30页 |
3.2 凸轮从动件运动规律 | 第30-33页 |
3.2.1 规律的选择 | 第30-31页 |
3.2.2 表达式的推导 | 第31-32页 |
3.2.3 参数的求解 | 第32-33页 |
3.3 凸轮优化的数学模型及方案 | 第33-37页 |
3.3.1 凸轮优化的数学模型 | 第33-35页 |
3.3.2 凸轮优化的方案 | 第35-37页 |
3.4 求解凸轮及仿真对比 | 第37-42页 |
3.4.1 反求法求解凸轮轮廓 | 第37-40页 |
3.4.2 优化效果对比 | 第40-42页 |
3.5 总结 | 第42-43页 |
第四章 基于动力学模型的凸轮优化 | 第43-59页 |
4.1 引言 | 第43-44页 |
4.1.1 基于动力学模型优化方法的优点 | 第43页 |
4.1.2 基于动力学模型优化方法的流程 | 第43-44页 |
4.2 凸轮从动件残余振动响应 | 第44-49页 |
4.2.1 振动模型的建立 | 第44-45页 |
4.2.2 模型中参数的确定 | 第45-47页 |
4.2.3 SIMULINK模型建立 | 第47页 |
4.2.4 振动模型的响应分析 | 第47-49页 |
4.3 凸轮动力学优化模型的建立 | 第49-55页 |
4.3.1 凸轮动力学模型建立 | 第49-51页 |
4.3.2 SIMULINK优化模型与参数求解 | 第51页 |
4.3.3 矢量法求凸轮轮廓曲线 | 第51-55页 |
4.4 凸轮动力学模型响应对比分析 | 第55-58页 |
4.5 总结 | 第58-59页 |
第五章 扭杆弹簧牙排优化与实验 | 第59-69页 |
5.1 扭杆弹簧式牙排的优化 | 第59-62页 |
5.1.1 扭杆弹簧刚度的优化 | 第59-61页 |
5.1.2 扭杆弹簧的预紧角度优化 | 第61-62页 |
5.2 扭杆弹簧式牙排模态实验 | 第62-68页 |
5.2.1 模态分析理论及应用 | 第62-64页 |
5.2.2 扭杆牙排模态实验 | 第64-67页 |
5.2.3 实验结果对比 | 第67-68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9-71页 |
6.1 总结 | 第69-70页 |
6.2 展望 | 第70-71页 |
致谢 | 第71-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4页 |
附录:改进后的凸轮图纸 | 第74-75页 |
作者简介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