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1 绪论 | 第9-18页 |
·论文的研究背景 | 第9-15页 |
·我国铁路隧道的发展现况 | 第9-10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4页 |
·隧道地质超前预报在我国实施现状 | 第14-15页 |
·研究的现实意义 | 第15-16页 |
·本文的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16-18页 |
·研究的内容与框架 | 第16-17页 |
·技术路线 | 第17-18页 |
2 隧道地质超前预报的理论原理 | 第18-36页 |
·隧道地震波方法的预报原理 | 第18-29页 |
·岩石的弹性特征 | 第18-22页 |
·弹性波在岩体中传播的特性 | 第22-25页 |
·地震波隧道地质超前预报工作方法 | 第25-29页 |
·地质雷达法预报原理 | 第29-32页 |
·基本原理 | 第29-31页 |
·地质雷达隧道地质超前预报工作方法 | 第31-32页 |
·红外探水法预报原理 | 第32-33页 |
·基本原理 | 第32页 |
·红外探水隧道地质超前预报工作方法 | 第32-33页 |
·地质素描法预报原理 | 第33-36页 |
·基本原理 | 第33-34页 |
·地质素描隧道地质超前预报方法 | 第34-36页 |
3 隧道地质超前预报中地震波反射特性 | 第36-42页 |
·隧道施工中的常见地质问题 | 第36-38页 |
·水平岩层中的隧道工程地质问题 | 第36页 |
·倾斜岩层中的隧道工程地质问题 | 第36页 |
·断层中的隧道工程地质问题 | 第36-37页 |
·节理裂隙等结构面的不利组合及节理密集带的工程地质问题 | 第37-38页 |
·向斜构造中的隧道工程地质问题 | 第38页 |
·地震波反射法的一般解释原则 | 第38-41页 |
·纵波与横波 | 第38-40页 |
·波阻抗 | 第40页 |
·地震波反射法的一般解释原则 | 第40-41页 |
·地震波反射特性和灾害地质之间的关系 | 第41-42页 |
·断层破碎带地震波反射特性 | 第41页 |
·富水岩层地震波反射特性 | 第41-42页 |
4 综合隧道地质超前预报模式及可靠度评价 | 第42-52页 |
·综合隧道地质超前预报模式 | 第42-45页 |
·可靠性的基本理论 | 第45-47页 |
·可靠性概述 | 第45-46页 |
·系统可靠性模型 | 第46-47页 |
·综合隧道地质超前预报可靠度评价模型的建立 | 第47-52页 |
·地震波反射法目标(T)可靠度 | 第47-48页 |
·地质雷达法目标(G)可靠度 | 第48-49页 |
·红外探水法目标(I)可靠度 | 第49-50页 |
·隧道地质超前预报综合可靠度评价模型 | 第50-52页 |
5 综合隧道地质超前预报评估技术在唐杨隧道中的应用 | 第52-68页 |
·隧址区工程地质条件 | 第52-55页 |
·工程概况 | 第52页 |
·工程地质特征 | 第52-53页 |
·气象、水文地质特征 | 第53-55页 |
·工程特点及重点、难点 | 第55页 |
·唐杨隧道地质超前预报综合可靠度评价 | 第55-68页 |
·地震波反射法预报结论 | 第55-60页 |
·地质雷达法预报结论 | 第60-61页 |
·红外探水法预报结论 | 第61-62页 |
·地质素描法揭示结论 | 第62-66页 |
·唐杨隧道地质超前预报综合可靠度评价 | 第66-68页 |
结论 | 第68-70页 |
致谢 | 第70-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3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