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4-10页 |
摘要 | 第10-12页 |
英文缩略词表 | 第12-13页 |
1 文献综述 | 第13-26页 |
1.1 主要肉用型绵羊品种简介 | 第13-14页 |
1.1.1 杜泊羊 | 第13页 |
1.1.2 萨福克羊 | 第13-14页 |
1.1.3 白萨福克羊 | 第14页 |
1.1.4 无角道赛特羊 | 第14页 |
1.2 绵羊繁殖力及其候选基因 | 第14页 |
1.3 绵羊精液品质性状相关基因多态性研究 | 第14-25页 |
1.3.1 FSHR基因 | 第15页 |
1.3.2 AR基因 | 第15-16页 |
1.3.3 LHCGR基因 | 第16-17页 |
1.3.4 MBL2基因 | 第17页 |
1.3.5 EPPIN基因 | 第17-18页 |
1.3.6 INH基因 | 第18页 |
1.3.7 CYP19基因 | 第18-19页 |
1.3.8 HSP70基因 | 第19-20页 |
1.3.9 BMP7基因 | 第20-21页 |
1.3.10 AQP7基因 | 第21-22页 |
1.3.11 TRIM基因 | 第22-23页 |
1.3.12 CFTR基因 | 第23页 |
1.3.13 CAPN基因 | 第23-24页 |
1.3.14 ID2基因 | 第24页 |
1.3.15 CD4基因 | 第24-25页 |
1.4 本研究总体目标 | 第25-26页 |
2 引言 | 第26-27页 |
3 试验一 29个候选基因中重要SNP对公绵羊精液品质性状的遗传效应分析 | 第27-60页 |
3.1 试验材料 | 第27-29页 |
3.1.1 试验样品采集 | 第27页 |
3.1.2 试验仪器设备 | 第27-28页 |
3.1.3 试验试剂 | 第28页 |
3.1.4 溶液配制 | 第28页 |
3.1.5 分析工具 | 第28-29页 |
3.2 试验方法 | 第29-36页 |
3.2.1 绵羊血液基因组DNA的提取 | 第29页 |
3.2.2 DNA样品的纯度与浓度检测 | 第29页 |
3.2.3 引物设计 | 第29-31页 |
3.2.3.1 引物稀释 | 第30页 |
3.2.3.2 注意事项 | 第30-31页 |
3.2.5 PCR扩增、检测 | 第31-32页 |
3.2.5.1 PCR扩增 | 第31页 |
3.2.5.2 PCR产物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 | 第31页 |
3.2.5.3 PCR产物纯化 | 第31-32页 |
3.2.6 Sequenom MassArray基因分型 | 第32页 |
3.2.7 种公羊精液品质指标测定 | 第32-33页 |
3.2.8 统计分析 | 第33-36页 |
3.2.8.1 基因频率 | 第33页 |
3.2.8.2 基因型频率 | 第33页 |
3.2.8.3 群体遗传杂合度 | 第33页 |
3.2.8.4 有效等位基因数 | 第33页 |
3.2.8.5 多态信息含量 | 第33-34页 |
3.2.8.6 群体哈代-温伯格平衡 | 第34页 |
3.2.8.7 变异位点与精液品质性状的关联分析 | 第34页 |
3.2.8.8 连锁不平衡与单体型分析 | 第34-35页 |
3.2.8.9 标签SNP的分析步骤 | 第35页 |
3.2.8.10 单倍体型与精液品质性状关联的回归分析步骤 | 第35-36页 |
3.3 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36-54页 |
3.3.1 全血基因组DNA提取结果与分析 | 第36页 |
3.3.2 各候选基因重要SNP位点的群体遗传分析 | 第36-39页 |
3.3.2.1 FSHR(rs398233545)位点遗传变异分析 | 第37页 |
3.3.2.2 LHCGR(rs398733991)位点遗传变异分析 | 第37-38页 |
3.3.2.3 MBL2(rs401909751)位点遗传变异分析 | 第38页 |
3.3.2.4 CD4(rs403107881)位点遗传变异分析 | 第38-39页 |
3.3.2.5 ID2(rs420477086)位点遗传变异分析 | 第39页 |
3.3.3 各候选基因重要SNP与精液品质性状的关联性分析 | 第39-45页 |
3.3.3.1 FSHR(rs398233545)基因型与公羊精液品质关联分析 | 第39-40页 |
3.3.3.2 LHCGR(rs398733991)基因型与公羊精液品质关联分析 | 第40页 |
3.3.3.3 MBL2(rs401909751)基因型与公羊精液品质关联分析 | 第40-42页 |
3.3.3.4 CD4(rs403107881)基因型与公羊精液品质关联分析 | 第42页 |
3.3.3.5 ID2(rs420477086)基因型与公羊精液品质关联分析 | 第42-45页 |
3.3.4 5个SNP单体型分析 | 第45-49页 |
3.3.4.1 合并群体单倍体型分析 | 第45-46页 |
3.3.4.2 各品种群体单倍体型分析 | 第46-49页 |
3.3.4.3 合并群体中单倍体型标签SNP检测 | 第49页 |
3.3.5 单倍体型与公绵羊精液品质性状的关联分析 | 第49-54页 |
3.3.5.1 单倍体型与公绵羊精液量的关联分析 | 第49-51页 |
3.3.5.2 单倍体型与公绵羊精子活力的关联分析 | 第51-52页 |
3.3.5.3 单倍体型与公绵羊精子路径速度的关联分析 | 第52-54页 |
3.4 讨论与小结 | 第54-60页 |
3.4.1 公绵羊精液品质性状影响因素 | 第54页 |
3.4.2 种公羊FSHR、LHCGR、MBL2、CD4、ID2基因群体遗传性状分析 | 第54-57页 |
3.4.2.1 FSHR基因SNP位点多态性与精液品质性状关联分析 | 第54-55页 |
3.4.2.2 LHCGR基因SNP位点多态性与精液品质性状关联分析 | 第55页 |
3.4.2.3 MBL2基因SNP位点多态性与精液品质性状关联分析 | 第55-56页 |
3.4.2.4 CD4基因SNP位点多态性与精液品质性状关联分析 | 第56-57页 |
3.4.2.5 ID2基因SNP位点多态性与精液品质性状关联分析 | 第57页 |
3.4.3 基因偏态 | 第57页 |
3.4.4 数量性状单倍体型分析 | 第57-58页 |
3.4.5 小结 | 第58-60页 |
3.4.4.1 四个品种公羊29个SNP位点基因分型结果 | 第58页 |
3.4.4.2 试验群体单基因效应分析 | 第58-60页 |
4 试验二 公绵羊血清生化指标与精液品质相关分析 | 第60-71页 |
4.1 材料与方法 | 第60-66页 |
4.1.1 试验材料 | 第60页 |
4.1.2 试验方法 | 第60-66页 |
4.1.2.1 血清钙测定方法(偶氮胂Ⅲ法) | 第60页 |
4.1.2.2 血清磷测定方法(磷钼酸盐法) | 第60-61页 |
4.1.2.3 血清镁测定方法(二甲苯胺蓝法) | 第61-62页 |
4.1.2.4 葡萄糖测定方法(葡萄糖氧化酶法) | 第62-63页 |
4.1.2.5 尿素测定方法(尿素酶-谷氨酰脱氢酶法) | 第63-64页 |
4.1.2.6 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测定(天门冬氨酸底物法) | 第64-65页 |
4.1.2.7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测定方法(丙氨酸底物法) | 第65-66页 |
4.1.3 试验数据统计分析 | 第66页 |
4.2 结果与分析 | 第66-68页 |
4.2.1 不同品种公羊血清生化指标和精液品质各指标的分析 | 第66页 |
4.2.2 公羊血清生化指标与精液品质指标相关分析 | 第66-68页 |
4.3 讨论与小结 | 第68-71页 |
4.3.1 计算机辅助精液分析系统 | 第68页 |
4.3.2 不同品种公羊血清生化指标和精液品质指标的分析 | 第68-69页 |
4.3.3 试验总群体血清生化指标与精液品质指标的相关分析 | 第69页 |
4.3.4 小结 | 第69-71页 |
5 总结展望与创新点 | 第71-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81页 |
ABSTRACT | 第81-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