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导论 | 第12-18页 |
一、选题的意义及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二、论文的结构安排 | 第15-16页 |
三、论文可能的创新点 | 第16页 |
四、关于用语统一的特别解释 | 第16-18页 |
第一章 未成年人利益最大化原则的基本理论 | 第18-47页 |
一、未成年人利益最大化原则的确立 | 第18-25页 |
(一) 未成年人利益最大化原则确立的历史背景 | 第18-22页 |
(二) 未成年人利益最大化原则的确立 | 第22-24页 |
(三) 未成年人利益最大化原则在各国(地区)儿童立法中的落实 | 第24-25页 |
二、未成年人利益最大化原则的内涵探求 | 第25-37页 |
(一) 未成年人利益最大化原则内涵解读的观点综述 | 第26-28页 |
(二) 最大利益原则与其他问题的冲突与协调 | 第28-36页 |
(三) 简要评述 | 第36-37页 |
三、未成年人利益最大化原则的理论基础 | 第37-47页 |
(一) 国家监护理论 | 第38-42页 |
(二) 儿童本位论 | 第42-47页 |
第二章 未成年人利益最大化原则与未成年人家事诉讼 | 第47-71页 |
一、未成年人利益最大化原则与未成年人家事诉讼的渊源 | 第47-50页 |
二、未成年人利益最大化在未成年人家事诉讼中的应然解读 | 第50-52页 |
三、未成年人利益最大化原则在域外未成年人家事诉讼中的体现 | 第52-60页 |
(一) 儿童本位观是未成年人家事审判构建的基石 | 第53-54页 |
(二) 尊重和保障家庭监护的健全是未成年人家事审判的着力点 | 第54-56页 |
(三) 合理界分未成年人保护的司法边界是未成年人家事诉讼得以顺利运作的起点 | 第56-59页 |
(四) 多位一体的权利保障体系是未成年人家事审判有效运作的有力支持 | 第59-60页 |
四、未成年人利益最大化原则在我国未成年人家事诉讼中的现状 | 第60-71页 |
(一) 我国未成年人家事诉讼发展现状 | 第60-61页 |
(二) 未成年人利益最大化原则在我国未成年人家事诉讼中的落实 | 第61-64页 |
(三) 我国未成年人家事诉讼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 第64-71页 |
第三章 未成年人利益最大化在未成年人家事诉讼基本原则中的展开 | 第71-87页 |
一、未成年人利益最大化原则的国内法地位 | 第72-74页 |
(一) 确立未成年人利益最大化的宪法地位 | 第72-73页 |
(二) 确立未成年人利益最大化作为家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 | 第73页 |
(三) 作为具体制度的未成年人利益最大化原则 | 第73-74页 |
二、未成年人利益最大化在家事诉讼基本原则中的体现 | 第74-87页 |
(一) 特殊优先保护原则 | 第75-77页 |
(二) 未成年人利益共同保护原则 | 第77-79页 |
(三) 理性保护原则 | 第79-84页 |
(四) 延伸保护原则 | 第84-87页 |
第四章 未成年人利益最大化原则对未成年人家事诉讼参与主体的要求 | 第87-117页 |
一、特别的审判机构 | 第87-97页 |
(一) 域外未成年人家事诉讼审判机构考察 | 第87-89页 |
(二) 我国未成年人家事审判机构建制现状 | 第89-92页 |
(三) 少年家事法庭的构建 | 第92-96页 |
(四) 理想的少年家事法庭 | 第96-97页 |
二、审判组织及辅助机构 | 第97-104页 |
(一) 法官职能的转化 | 第97-98页 |
(二) 专任法官 | 第98-101页 |
(三) 陪审员 | 第101页 |
(四) 审判辅助机构 | 第101-104页 |
三、当事人 | 第104-112页 |
(一) 适度扩张有意思能力的未成年人的诉讼行为能力 | 第105-106页 |
(二) 法定诉讼担当人 | 第106-108页 |
(三) 我国对未成年当事人起诉权的保障 | 第108-112页 |
四、独立诉讼监护人 | 第112-117页 |
(一) 域外的独立诉讼监护人制度 | 第112-115页 |
(二) 我国设置独立诉讼监护人的必要性及构建 | 第115-117页 |
第五章 未成年人利益最大化原则在未成年人家事诉讼程序中的落实 | 第117-146页 |
一、未成年人家事诉讼之管辖 | 第117-123页 |
(一) 确定未成年人家事诉讼管辖法院之国际惯例 | 第117-118页 |
(二) 我国的实践 | 第118-121页 |
(三) 对我国未成年人家事诉讼管辖之建言 | 第121-123页 |
二、未成年人家事诉讼程序的启动 | 第123-125页 |
(一) 宽松的起诉条件 | 第123-124页 |
(二) 简约迅速的立案机制 | 第124-125页 |
三、未成年人家事诉讼程序的展开 | 第125-143页 |
(一) 必要的社会调查 | 第125-127页 |
(二) 调解的广泛适用 | 第127-133页 |
(三) 人性化的庭审方式 | 第133-137页 |
(四) 事实调查中的诉讼与非讼法理的交错适用 | 第137-140页 |
(五) 关联事件的合并审理 | 第140-141页 |
(六) 不公开审判 | 第141-143页 |
四、未成年人家事诉讼程序的判后延伸 | 第143-146页 |
结语 | 第146-148页 |
参考文献 | 第148-159页 |
在读期间相关研究成果 | 第159-160页 |
致谢 | 第160-1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