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 MPa级桥索钢冷拉拔过程中组织性能演变规律研究
第1章 绪论 | 第6-19页 |
1.1 国内外桥索钢发展现状 | 第6-7页 |
1.2 钢丝生产简介 | 第7-10页 |
1.2.1 盘条生产工艺 | 第8页 |
1.2.2 钢丝冷拉拔工艺 | 第8-9页 |
1.2.3 钢丝热镀锌工艺 | 第9-10页 |
1.3 珠光体钢丝的研究现状 | 第10-17页 |
1.3.1 微观组织演变 | 第10-12页 |
1.3.2 织构 | 第12-14页 |
1.3.3 位错组态演变 | 第14-15页 |
1.3.4 强化机制 | 第15-17页 |
1.4 本课题研究背景与内容 | 第17-19页 |
1.4.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7-18页 |
1.4.2 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第2章 实验材料及方法 | 第19-23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19页 |
2.2 性能测试 | 第19-20页 |
2.2.1 拉伸实验 | 第19-20页 |
2.2.2 硬度测试 | 第20页 |
2.2.3 电阻率测试 | 第20页 |
2.2.4 扭转实验 | 第20页 |
2.3 微观组织观察分析 | 第20-21页 |
2.3.1 金相分析 | 第20-21页 |
2.3.2 SEM分析 | 第21页 |
2.3.3 TEM分析 | 第21页 |
2.4 织构分析 | 第21-22页 |
2.5 差热扫描分析 | 第22-23页 |
第3章 国内外盘条对比研究 | 第23-31页 |
3.1 盘条化学成分 | 第23-24页 |
3.2 盘条力学性能 | 第24页 |
3.3 盘条表面质量 | 第24-25页 |
3.4 金相组织 | 第25-29页 |
3.5 珠光体片层间距及团簇尺寸 | 第29-30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第4章 冷拔钢丝的微观组织与力学性能 | 第31-55页 |
4.1 微观组织演变 | 第31-38页 |
4.1.1 SEM观察 | 第31-33页 |
4.1.2 TEM观察 | 第33-36页 |
4.1.3 珠光体片层间距和团簇尺寸 | 第36-38页 |
4.2 织构演变 | 第38-39页 |
4.3 性能演变 | 第39-44页 |
4.3.1 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 | 第39-43页 |
4.3.2 维氏硬度 | 第43页 |
4.3.3 电阻率 | 第43-44页 |
4.4 强化机制 | 第44-52页 |
4.4.1 界面强化 | 第45-46页 |
4.4.2 位错强化 | 第46-50页 |
4.4.3 固溶强化 | 第50-52页 |
4.5 渗碳体的溶解机制 | 第52-53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53-55页 |
第5章 退火对钢丝组织性能的影响 | 第55-60页 |
5.1 显微组织分析 | 第55-57页 |
5.2 力学性能分析 | 第57-59页 |
5.2.1 抗拉强度 | 第57-58页 |
5.2.2 扭转性能 | 第58-59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第6章 结论 | 第60-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7页 |
附录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7-68页 |
附录2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 第68-69页 |
摘要 | 第69页 |
abstract | 第69-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