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7页 |
Abstract | 第7-10页 |
1 引言 | 第13-25页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问题提出 | 第14-22页 |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22-24页 |
1.4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2 典型深部冲击地压显现特征及其主控因素分析 | 第25-37页 |
2.1 甘肃华亭煤矿冲击地压形成原因及危险性分析 | 第25-29页 |
2.2 开滦赵各庄矿深部巷道冲击地压诱发因素分析 | 第29-31页 |
2.3 新汶华丰煤矿冲击地压诱发因素分析 | 第31-34页 |
2.4 典型深部冲击地压主控因素分析 | 第34-35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5-37页 |
3 深部高应力煤体力学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 第37-93页 |
3.1 典型冲击地压矿井煤样的物理力学性质测定 | 第37-45页 |
3.2 RFPA数值分析软件介绍 | 第45-48页 |
3.3 静力加载作用下煤的力学性能研究 | 第48-71页 |
3.4 高应力储能煤体能量演化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 第71-92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92-93页 |
4 动力扰动对高应力储能煤体损伤机制的影响 | 第93-119页 |
4.1 深部高应力岩体扰动状态分析 | 第93-94页 |
4.2 静态应力水平对煤体损伤机制的影响 | 第94-105页 |
4.3 动态扰动波形对煤体损伤机制的影响 | 第105-114页 |
4.4 动态扰动对煤体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114-118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118-119页 |
5 动力扰动作用下高应力煤体的突变失稳机理 | 第119-133页 |
5.1 动静组合加载下煤的损伤本构模型 | 第119-124页 |
5.2 动静组合荷载下煤体系统冲击失稳破坏的突变模型 | 第124-131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131-133页 |
6 动力扰动下孤岛工作面冲击危险性分析 | 第133-163页 |
6.1 孤岛工作面冲击危险区域现场监测评估 | 第133-142页 |
6.2 孤岛工作面冲击危险性数值模拟研究 | 第142-149页 |
6.3 扰动荷载对冲击危险性的影响 | 第149-161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161-163页 |
7 孤岛工作面冲击地压防治体系研究 | 第163-187页 |
7.1 冲击地压综合防治原则及体系 | 第163-164页 |
7.2 唐山矿煤岩冲击动力灾害的预测预报与综合治理 | 第164-172页 |
7.3 动力扰动下孤岛工作面钻孔卸压技术模拟研究 | 第172-183页 |
7.4 孤岛工作面冲击地压综合防治体系 | 第183-184页 |
7.5 本章小结 | 第184-187页 |
8 结论与展望 | 第187-191页 |
8.1 主要研究结论 | 第187-189页 |
8.2 创新点 | 第189-190页 |
8.3 不足及展望 | 第190-191页 |
参考文献 | 第191-199页 |
致谢 | 第199-201页 |
作者简介 | 第201页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201-202页 |
在学期间申请的专利 | 第202页 |
在学期间发表参与科研项目 | 第20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