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6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8-9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9-14页 |
1.2.1 土的压缩模量计算方法的研究 | 第9-10页 |
1.2.2 土的压缩模量的取值研究 | 第10-12页 |
1.2.3 地基沉降计算研究 | 第12-13页 |
1.2.4 ADINA在沉降方面的应用 | 第13-14页 |
1.3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1.4 研究技术路线 | 第15-16页 |
第二章 银川地区粉细砂土压缩模量的取值研究 | 第16-30页 |
2.1 试验方案 | 第16-22页 |
2.1.1 取样 | 第16-17页 |
2.1.2 标贯试验 | 第17-18页 |
2.1.3 压缩试验 | 第18-19页 |
2.1.4 颗分试验 | 第19-21页 |
2.1.5 含水率试验 | 第21页 |
2.1.6 密度试验 | 第21-22页 |
2.2 依托工程概况 | 第22-24页 |
2.2.1 工商银行银川分行办公楼 | 第22-23页 |
2.2.2 海亮国际社区 | 第23页 |
2.2.3 天空之城 | 第23-24页 |
2.3 试验结果分析 | 第24-28页 |
2.3.1 标贯击数N与取样深度Z的关系分析 | 第24-25页 |
2.3.2 压缩模量Es与取样深度Z的关系分析 | 第25-26页 |
2.3.3 压缩模量Es与标贯击数N的关系 | 第26-27页 |
2.3.4 误差统计分析 | 第27页 |
2.3.5 成果汇总 | 第27-28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8-30页 |
第三章 银川地区建筑地基沉降计算经验系数取值研究 | 第30-40页 |
3.1 沉降计算方法 | 第30-33页 |
3.1.1 分层总和法 | 第30-32页 |
3.1.2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方法 | 第32-33页 |
3.2 建筑地基沉降观测 | 第33-34页 |
3.2.1 沉降观测方案 | 第33页 |
3.2.2 沉降观测结果 | 第33-34页 |
3.3 建筑地基沉降计算 | 第34-37页 |
3.3.1 沉降计算实例 | 第34-36页 |
3.3.2 计算结果 | 第36-37页 |
3.4 结果分析 | 第37-39页 |
3.4.1 沉降计算经验系数Bootstrap法统计 | 第38页 |
3.4.2 误差分析 | 第38-39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第四章 基于ADINA的建筑地基沉降计算经验系数研究 | 第40-52页 |
4.1 有限元法 | 第40页 |
4.2 ADINA软件简介 | 第40-41页 |
4.3 ADINA分析计算 | 第41-49页 |
4.3.1 基本假设 | 第41页 |
4.3.2 计算参数确定 | 第41-43页 |
4.3.3 计算模型的建立 | 第43-45页 |
4.3.4 计算步驟 | 第45-46页 |
4.3.5 计算实例 | 第46-49页 |
4.4 结果分析 | 第49-50页 |
4.4.1 对比分析 | 第49页 |
4.4.2 沉降计算经验系数Bootstrap法统计 | 第49-50页 |
4.4.3 误差分析 | 第50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0-52页 |
第五章 结论和展望 | 第52-53页 |
5.1 主要结论 | 第52页 |
5.2 创新点 | 第52页 |
5.3 进一步研究工作的建议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8页 |
附录 | 第58-60页 |
致谢 | 第60-62页 |
个人简介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