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稻论文

两个水稻品系的穗部性状遗传分析及DNA多态性的分析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1 前言第11-25页
    1.1 水稻每穗总粒数及其相关性状第11-12页
        1.1.1 每穗总粒数相关性状的发育第11-12页
        1.1.2 水稻每穗总粒数相关性状之间的相关性第12页
    1.2 水稻每穗总粒数相关性状的遗传第12-13页
    1.3 水稻每穗总粒数QTL的定位和功能分析第13-16页
        1.3.1 水稻每穗总粒数QTL定位第13-15页
        1.3.2 水稻每穗总粒数QTL的功能分析第15-16页
    1.4 分子标记第16-20页
        1.4.1 DNA分子标记第17-19页
        1.4.2 基因组DNA测序技术第19-20页
    1.5 SSR标记和在遗传相似系数中的应用第20-21页
        1.5.1 SSR标记的特点第20-21页
        1.5.2 SSR标记在分析遗传系数的应用第21页
    1.6 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应用和InDel标记的开发第21-24页
        1.6.1 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应用第21-23页
        1.6.2 InDel标记的开发和应用第23-24页
    1.7 本实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24-25页
2 实验材料和方法第25-36页
    2.1 实验材料第25页
    2.2 实验耗材第25-26页
        2.2.1 实验试剂第25-26页
        2.2.2 实验仪器设备第26页
    2.3 水稻杂交方法第26-27页
    2.4 取样和性状调查第27页
    2.5 技术路线第27-29页
        2.5.1 亲本杂交及重测序和设计引物路线第27-28页
        2.5.2 田间种植第28-29页
    2.6 水稻基因组DNA的提取、PCR和标记筛选、检测第29-33页
        2.6.1 基因组DNA的提取第29-30页
        2.6.2 PCR扩增第30-31页
        2.6.3 琼脂糖凝胶电泳第31-32页
        2.6.4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第32-33页
    2.7 两亲本重测序和InDel标记的设计第33-35页
        2.7.1 两亲本重测序的技术方法和路线第33-34页
        2.7.2 InDel标记的设计第34-35页
    2.8 两个水稻品系遗传相似系数的计算第35页
    2.9 InDel标记的检测第35-36页
3 结果与分析第36-54页
    3.1 亲本及F_2群体相关性状的测量和分析第36-41页
        3.1.1 两个亲本性状的差异性分析第36-38页
        3.1.2 群体表型第38-39页
        3.1.3 穗部性状相关性分析第39-40页
        3.1.4 水稻每穗总粒数与其构成因子的通径分析第40-41页
    3.2 R4233与测679的遗传相似系数第41-43页
    3.3 重测序结果分析第43-52页
        3.3.1 基因组DNA提取质量检测第43-44页
        3.3.2 数据质量评估与比对第44-49页
        3.3.3 SNP、InDel的统计分析结果第49-50页
        3.3.4 SNP的注释第50-52页
    3.4 依据重测序结果设计分子标签在亲本间的多态性第52-54页
4 讨论第54-56页
    4.1 两个水稻品系的遗传相似系数第54页
    4.2 水稻每穗总粒数相关性状表型分析第54页
    4.3 重测序结果分析及应用第54-55页
    4.4 InDel标记多态性分析及利用第55-56页
        4.4.1 InDel标记多态性分析第55页
        4.4.2 InDel标记的应用第55-56页
5 结论与创新点第56-58页
    5.1 结论第56页
    5.2 创新点第56页
    5.3 问题与展望第56-58页
参考文献第58-66页
致谢第66-67页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科研项目和发表论文情况第67页

论文共6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自媒体时代下大学生网络道德养成教育研究
下一篇:现代都市情感剧中的剩女形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