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麦论文--小麦论文

调节施氮量和种植密度,优化冬小麦抗倒性能获得高产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7页
文献综述第11-17页
    1.1 氮肥和密度对产量的影响第11-13页
        1.1.1 氮肥用量对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第11-12页
        1.1.2 施氮期对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第12页
        1.1.3 密度对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第12-13页
        1.1.4 氮肥密度互作对产量的影响第13页
    1.2 氮肥和密度对群体结构的影响第13-14页
        1.2.1 氮肥对群体结构的影响第13页
        1.2.2 密度对群体结构的影响第13-14页
    1.3 氮肥和密度对光合特性的影响第14页
        1.3.1 氮肥对光合特性的影响第14页
        1.3.2 密度对光合特性的影响第14页
    1.4 氮肥和密度对抗倒性能的影响第14-15页
        1.4.1 氮肥对抗倒性能的影响第14-15页
        1.4.2 密度对抗倒性能的影响第15页
    1.5 影响抗倒性能的因素第15-17页
        1.5.1 气候因素第15页
        1.5.2 茎秆的形态结构特征第15-16页
        1.5.3 茎秆的生理生化特征第16页
        1.5.4 茎秆的解剖学特征第16-17页
引言第17-18页
材料与方法第18-21页
    2.1 试验地区概况第18页
    2.2 试验材料与设计第18-19页
    2.3 测定项目与方法第19-20页
        2.3.1 旗叶叶面积的测定第19页
        2.3.2 旗叶净光合速率的测定第19页
        2.3.3 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测定第19页
        2.3.4 灌浆势(PEF)的测定第19页
        2.3.5 茎秆抗倒性指标测定第19-20页
    2.4 统计分析第20-21页
结果与分析第21-32页
    3.1 田间倒伏情况调查第21页
    3.2 密度和施氮量对冬小麦旗叶叶面积的影响第21页
    3.3 密度和施氮量对冬小麦旗叶净光合速率的影响第21-22页
    3.4 密度和施氮量对冬小麦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第22-23页
    3.5 密度和施氮量对冬小麦灌浆势的影响第23-24页
    3.6 密度和施氮量对冬小麦茎秆形态及生理生化特征的影响第24-27页
        3.6.1 密度和施氮量对冬小麦茎秆各节间长度的影响第24-25页
        3.6.2 密度和施氮量对冬小麦基部第二节间的影响第25-27页
    3.7 密度和施氮量对冬小麦茎秆机械强度的影响第27-28页
    3.8 密度和施氮量对冬小麦重心高度的影响第28-29页
    3.9 密度和施氮量对冬小麦茎秆抗倒指数的影响第29-30页
    3.10 抗倒指数与茎秆生理生化特征的相关性分析第30-32页
讨论和结论第32-34页
    4.1 施氮量和密度对冬小麦旗叶叶面积的影响第32页
    4.2 施氮量和密度对冬小麦旗叶净光合速率的影响第32页
    4.3 施氮量和密度对冬小麦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第32-33页
    4.4 施氮量和密度对冬小麦灌浆势的影响第33页
    4.5 施氮量和密度对冬小麦茎秆形态及生理生化特征的影响第33页
    4.6 施氮量和密度对冬小麦茎秆抗倒指数的影响第33-34页
参考文献第34-43页
致谢第43-44页
作者简介第44页

论文共4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企业社会责任对财务绩效的影响研究--基于制度环境与技术创新的分析
下一篇:我国政府生态审计框架构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