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9页 |
1.1 前言 | 第11-14页 |
1.2 一氧化碳催化氧化的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3 ZrO_2的物性以及在催化一氧化碳方面的应用 | 第15-17页 |
1.4 本论文的研究思路 | 第17-18页 |
1.5 本论文的创新点 | 第18-19页 |
第二章 理论研究方法 | 第19-31页 |
2.1 量子化学计算概述 | 第19-21页 |
2.1.1 量子化学计算简介 | 第19页 |
2.1.2 量子化学的发展 | 第19-21页 |
2.2 从头计算方法和三个基本假设 | 第21-23页 |
2.2.1 非相对论近似 | 第21-22页 |
2.2.2 Born-Oppenheimer近似 | 第22-23页 |
2.2.3 单电子近似 | 第23页 |
2.3 从头计算的基本原理 | 第23页 |
2.4 密度泛函理论 | 第23-27页 |
2.4.1 Thomas-Fermi模型 | 第24页 |
2.4.2 Hohenberg-Kohn定理 | 第24-25页 |
2.4.3 Kohn-Sham方程 | 第25-26页 |
2.4.4 交换关联泛函的简介 | 第26页 |
2.4.5 LDA泛函 | 第26-27页 |
2.4.6 GGA泛函 | 第27页 |
2.5 赝势方法 | 第27-28页 |
2.6 DFT+U | 第28-31页 |
2.6.1 Materials Studio软件的简介 | 第28-29页 |
2.6.2 CASTEP介绍 | 第29-31页 |
第三章 氧空位在氧化锆和掺杂氧化锆中的行为 | 第31-45页 |
3.1 计算方法和结构模型 | 第31-32页 |
3.2 结果与讨论 | 第32-42页 |
3.2.1 氧空位在氧化锆表面的形成能 | 第32-35页 |
3.2.2 Zr_(0.97)M_(0.03)O_2的结构和氧空位形成能 | 第35-42页 |
3.3 小结与讨论 | 第42-45页 |
第四章 CO在掺杂ZrO_2(111)表面的吸附 | 第45-55页 |
4.1 计算方法与结构模型 | 第45-46页 |
4.2 结果与讨论 | 第46-52页 |
4.2.1 一氧化碳在掺杂氧化锆表面的吸附 | 第46-48页 |
4.2.2 掺杂对吸附能和电荷结构的影响 | 第48-52页 |
4.3 小结与讨论 | 第52-55页 |
第五章 Ni原子在Zr_(1-x)Ce_xO_2(111)表面的吸附 | 第55-67页 |
5.1 计算方法和模型 | 第55-56页 |
5.2 结果与讨论 | 第56-65页 |
5.2.1 单个镍原子在氧化锆表面的吸附 | 第56-62页 |
5.2.2 镍团簇在Zr_(1-x)Ce_xO_2(111)表面的吸附 | 第62-65页 |
5.3 小结与讨论 | 第65-67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7-69页 |
6.1 总结 | 第67-68页 |
6.2 展望 | 第68-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81页 |
附录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1-83页 |
附录B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项目及获奖文) | 第83-85页 |
致谢 | 第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