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5-6页 |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4页 |
1.1 引言 | 第12-13页 |
1.2 结构抗震分析方法的发展历程 | 第13-16页 |
1.3 动力时程分析方法 | 第16-19页 |
1.3.1 动力时程分析方法的原理 | 第17-18页 |
1.3.2 地震动选取方法的研究现状 | 第18-19页 |
1.4 静力弹塑性分析方法 | 第19-23页 |
1.4.1 静力弹塑性分析方法的原理 | 第19-20页 |
1.4.2 静力弹塑性分析方法的研究概况 | 第20-21页 |
1.4.3 静力弹塑性分析的优点及不足之处 | 第21-22页 |
1.4.4 考虑高阶振型影响的静力弹塑性分析 | 第22-23页 |
1.5 本文主要内容 | 第23-24页 |
第二章 考虑周期延长的地震动记录选取方法研究 | 第24-49页 |
2.1 现有的弹塑性时程分析地震动记录选取方法 | 第24-27页 |
2.1.1 基于台站与地震信息的选取方法 | 第24-25页 |
2.1.2 基于最不利地震动的选取方法 | 第25页 |
2.1.3 基于设计反应谱的选取方法 | 第25-27页 |
2.2 “双频段”地震动记录选取方法 | 第27-30页 |
2.2.1 “双频段”地震动记录选取方法的提出 | 第27-29页 |
2.2.2 “双频段”地震动记录选取方法的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第29-30页 |
2.3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非线性地震反应分析 | 第30-33页 |
2.3.1 结构计算模型 | 第30-31页 |
2.3.2 结构屈服周期 | 第31-32页 |
2.3.3 地震波的选择与缩放 | 第32-33页 |
2.4 反应谱控制周期的相关性分析 | 第33-41页 |
2.4.1 分析方法 | 第33-34页 |
2.4.2 分析结果 | 第34-41页 |
2.5 确定反应谱的控制周期 | 第41-45页 |
2.5.1 相关曲线归一化 | 第41-44页 |
2.5.2 “三频段”地震动记录选取方法 | 第44-45页 |
2.6 算例 | 第45-47页 |
2.7 小结 | 第47-49页 |
第三章 对模态Pushover单自由度体系等效方法的研究及改进 | 第49-62页 |
3.1 模态Pushover的理论基础 | 第49-53页 |
3.1.1 动力学基础 | 第49-51页 |
3.1.2 等效单自由度体系的等效参数 | 第51-53页 |
3.2 对模态Pushover的改进 | 第53-55页 |
3.2.1 理论基础 | 第53-54页 |
3.2.2 改进后的模态Pushover的步骤 | 第54-55页 |
3.3 算例 | 第55-60页 |
3.3.1 模型 | 第55页 |
3.3.2 地震波的选取 | 第55-57页 |
3.3.3 MPA目标位移的确定 | 第57-58页 |
3.3.4 结果分析 | 第58-60页 |
3.4 小结 | 第60-62页 |
第四章 考虑结构软化现象的静力弹塑性分析方法研究 | 第62-70页 |
4.1 三线性简化方法 | 第62-65页 |
4.2 算例 | 第65-69页 |
4.2.1 计算方法 | 第65-66页 |
4.2.2 算例1 | 第66-68页 |
4.2.3 算例2 | 第68-69页 |
4.3 结论 | 第69-70页 |
第五章 总结和展望 | 第70-72页 |
5.1 本文主要工作和结论 | 第70-71页 |
5.2 本文的进一步工作 | 第71-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6页 |
个人简历及在校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76页 |
作者简历 | 第76页 |
论文发表或录用情况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