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符号对照表 | 第12-13页 |
| 缩略语对照表 | 第13-17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7-23页 |
| 1.1 研究背景 | 第17-18页 |
| 1.2 复合轴研究现状 | 第18-19页 |
| 1.3 快速反射镜研究现状 | 第19-20页 |
| 1.4 本文主要内容 | 第20-23页 |
| 第二章 复合轴系统结构分析及精跟踪建模 | 第23-33页 |
| 2.1 复合轴结构及误差模型 | 第23-25页 |
| 2.2 粗跟踪结构及前馈控制的应用 | 第25-26页 |
| 2.3 精跟踪系统的分析 | 第26-30页 |
| 2.4 FSM选型 | 第30-31页 |
| 2.5 本章小结 | 第31-33页 |
| 第三章 带宽估计公式及复合轴动态误差分析 | 第33-53页 |
| 3.1 引言 | 第33页 |
| 3.2 带宽计算方法 | 第33-41页 |
| 3.2.1 稳态误差跟踪法求系统带宽 | 第34-37页 |
| 3.2.2 动态误差跟踪法求系统带宽 | 第37-39页 |
| 3.2.3 正弦信号瞬时最大误差法求系统带宽 | 第39-40页 |
| 3.2.4 不同方法计算的带宽精确度分析 | 第40-41页 |
| 3.3 时频域性能指标分析 | 第41-43页 |
| 3.3.1 系统带宽ω_b和无阻尼自震荡角频率ω_n的关系 | 第41-42页 |
| 3.3.2 上升时间t_r、系统带宽f和阻尼系数ζ之间的关系 | 第42-43页 |
| 3.4 粗、精带宽比对复合轴跟踪精度的影响 | 第43-45页 |
| 3.5 复合轴总等效带宽和粗精系统带宽的关系 | 第45-47页 |
| 3.6 带宽比对系统跟踪精度影响的仿真验证 | 第47-51页 |
| 3.6.1 ω_(cs)/ω_(cf)(?)1时的跟踪误差 | 第48页 |
| 3.6.2 ω_(cs)/ω_(cf)(?)1时的跟踪误差 | 第48-49页 |
| 3.6.3 ω_(cs)/ω_(cf)(?)1的跟踪误差 | 第49页 |
| 3.6.4 不同带宽比的比较 | 第49-51页 |
| 3.7 本章小结 | 第51-53页 |
| 第四章 粗跟踪仿真建模及复合轴仿真验证 | 第53-81页 |
| 4.1 引言 | 第53页 |
| 4.2 粗跟踪仿真建模 | 第53-63页 |
| 4.2.1 粗跟踪模型为理想二阶系统 | 第54-56页 |
| 4.2.2 粗跟踪模型为带前馈的理想二阶系统 | 第56-58页 |
| 4.2.3 粗跟踪模型为带齿隙的二阶无差系统 | 第58-59页 |
| 4.2.4 粗跟踪模型为带齿隙和干扰的二阶无差系统 | 第59-63页 |
| 4.3 精跟踪仿真建模 | 第63-67页 |
| 4.3.1 建立预想的精跟踪模型 | 第63-65页 |
| 4.3.2 FSM器件产品模型 | 第65-67页 |
| 4.4 粗精系统联合仿真 | 第67-69页 |
| 4.4.1 粗、精跟踪系统间不存在延迟时的仿真 | 第67-68页 |
| 4.4.2 粗、精跟踪系统间存在延迟时的仿真 | 第68-69页 |
| 4.5 仿真结果分析 | 第69-74页 |
| 4.5.1 最大跟踪误差E_(max)和均方误差E_(RMS) | 第69-70页 |
| 4.5.2 精跟踪系统中阻尼系数对精度的影响 | 第70-74页 |
| 4.6 输入为给定的航线时跟踪精度问题的分析 | 第74-80页 |
| 4.7 本章小结 | 第80-81页 |
| 第五章 提高复合轴跟踪精度的方法分析 | 第81-95页 |
| 5.1 引言 | 第81页 |
| 5.2 调节前馈系数提高跟踪精度 | 第81-83页 |
| 5.3 预报法提高跟踪精度 | 第83-89页 |
| 5.4 极点配置法提高跟踪精度 | 第89-93页 |
| 5.5 本章小结 | 第93-95页 |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95-97页 |
| 6.1 总结 | 第95-96页 |
| 6.2 展望 | 第96-97页 |
| 参考文献 | 第97-99页 |
| 致谢 | 第99-101页 |
| 作者简介 | 第101-10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