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财政、国家财政论文--中国财政论文--财政收入、支出论文--税收论文

我国防范资本弱化税制问题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1章 引言第8-14页
    1.1 问题的提出第8-9页
        1.1.1 资本弱化的概念第8页
        1.1.2 资本弱化的危害第8-9页
    1.2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9-10页
        1.2.1 研究背景第9页
        1.2.2 研究意义第9-10页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0-12页
        1.3.1 国外研究现状第10-11页
        1.3.2 国内研究现状第11-12页
    1.4 论文框架与研究方法第12-13页
        1.4.1 论文框架第12页
        1.4.2 研究方法第12-13页
    1.5 创新与不足第13-14页
        1.5.1 创新第13页
        1.5.2 不足第13-14页
第2章 防范资本弱化税制理论研究第14-18页
    2.1 资本与资本结构理论第14-15页
    2.2 资本弱化的界定第15页
        2.2.1 资本弱化本身属于不合法的避税行为第15页
        2.2.2 资本弱化与抽逃出资的区别第15页
    2.3 资本弱化的动因分析第15-16页
        2.3.1 主观功利性第15-16页
        2.3.2 制度不完善第16页
        2.3.3 经济水平差异第16页
    2.4 防范资本弱化税制产生的原因第16-18页
        2.4.1 资本弱化对被投资国的影响第16-17页
        2.4.2 资本弱化对投资国的影响第17页
        2.4.3 资本弱化对跨国投资者的影响第17-18页
第3章 我国防范资本弱化税制的现状与不足第18-22页
    3.1 我国防范资本弱化税收制度的现状第18-19页
    3.2 我国防范资本弱化税收制度的不足第19-22页
        3.2.1 防范资本弱化法律体系不完善第19-20页
        3.2.2“关联方”的认定存在问题第20页
        3.2.3 固定比例法标准不合理第20-21页
        3.2.4 违法惩处不严格第21页
        3.2.5 防范资本弱化征管手段不完善第21-22页
第4章 防范资本弱化税制国际比较与借鉴第22-27页
    4.1 国际上防范资本弱化税制的主要内容第22-24页
        4.1.1 正常交易原则第22-23页
        4.1.2 固定比例法第23-24页
    4.2 各国防范资本弱化税制借鉴第24-27页
        4.2.1 防范资本弱化制度主观与客观相统一第24页
        4.2.2 以法律的形式完善防范资本弱化制度第24-25页
        4.2.3 依据国情制定关联方认定标准第25页
        4.2.4 固定比例法的日益严谨与灵活第25页
        4.2.5 征管机制日益完善第25-27页
第5章 进一步完善我国防范资本弱化税制的建议第27-31页
    5.1 系统化完善我国防范资本弱化税制法律体系第27页
    5.2 完善“关联方的认定”第27-28页
    5.3 固定比例法的完善第28页
    5.4 加大对资本弱化避税的惩处力度第28-29页
    5.5 完善监督管理机制第29-31页
        5.5.1 加强国际合作第29页
        5.5.2 完善征收管理机制第29-30页
        5.5.3 完善其他配套措施第30-31页
结论第31-32页
参考文献第32-34页
致谢第34-35页

论文共3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论行政合同中行政主体优先权
下一篇:律师协会自治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