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号说明 | 第4-8页 |
中文摘要 | 第8-10页 |
Abstract | 第10-11页 |
1. 前言 | 第12-25页 |
1.1 能量负平衡与氧化应激 | 第12-14页 |
1.1.1 能量负平衡概念 | 第12-13页 |
1.1.2 氧化应激的概念 | 第13-14页 |
1.1.3 ROS和它的生理学作用 | 第14页 |
1.2 奶牛的繁殖性能 | 第14-15页 |
1.2.1 营养因素对奶牛繁殖性能的影响 | 第14-15页 |
1.2.2 环境因素对奶牛繁殖性能的影响 | 第15页 |
1.2.3 遗传因素对奶牛繁殖性能的影响 | 第15页 |
1.2.4 饲养管理对奶牛繁殖性能的影响 | 第15页 |
1.3 抗氧化剂与氧化应激 | 第15-16页 |
1.3.1 抗氧化剂的概念 | 第15-16页 |
1.3.2 抗氧化剂的分类 | 第16页 |
1.4 氧化应激的危害 | 第16-21页 |
1.4.1 氧化应激对生物大分子造成损伤 | 第17页 |
1.4.2 氧化应激引起奶牛的免疫功能紊乱 | 第17-18页 |
1.4.3 氧化应激增加了乳房炎的发病率 | 第18-19页 |
1.4.4 氧化应激影响DNA和球组蛋白的表观修饰 | 第19-20页 |
1.4.5 氧化应激使奶牛生产性能下降 | 第20-21页 |
1.5 氧化应激的产生 | 第21-23页 |
1.5.1 日粮因素 | 第21-22页 |
1.5.2 微量元素影响 | 第22页 |
1.5.3 环境因素 | 第22-23页 |
1.6 氧化应激的常用指标 | 第23-24页 |
1.6.1 总氧化指标TOS | 第23页 |
1.6.2 总还原指标TAS | 第23页 |
1.6.3 OSI | 第23-24页 |
1.7 本试验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24-25页 |
2 材料和方法 | 第25-29页 |
2.1 主要试剂及配制 | 第25-26页 |
2.1.1 检测TAS所需试剂及配制 | 第25页 |
2.1.2 检测TOS所需的试剂及配制 | 第25-26页 |
2.2 试验组奶牛的选取 | 第26页 |
2.2.1 估算305天产奶量 | 第26页 |
2.2.2 产奶量指标和繁殖指标的选取 | 第26页 |
2.2.3 试验组奶牛采血阶段的选择 | 第26页 |
2.3 试验组奶牛血清的制备 | 第26-27页 |
2.4 检测奶牛血清的TOS、TAS值 | 第27-28页 |
2.4.1 检测血清中TAS值 | 第27页 |
2.4.1.1 制定标准曲线 | 第27页 |
2.4.1.2 检测血清样本中的吸光度值 | 第27页 |
2.4.1.3 计算得血清中TAS值 | 第27页 |
2.4.2 检测血清中TOS值 | 第27-28页 |
2.4.2.1 制定标准曲线 | 第27-28页 |
2.4.2.2 检测血清样本中的吸光度值 | 第28页 |
2.4.2.3 计算得血清中TOS值 | 第28页 |
2.5 数据分析 | 第28-29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9-36页 |
3.1 选取的试验组奶牛及相应指标 | 第29-31页 |
3.2 胎次对奶牛第一情期受胎率影响的分析 | 第31-32页 |
3.3 胎次对奶牛胎间距影响的分析 | 第32页 |
3.4 产奶量对奶牛胎间距和第一情期受胎率影响的分析 | 第32-33页 |
3.5 试验TOS、TAS和OSI的分析 | 第33-36页 |
3.5.1 TOS的分析结果 | 第33-34页 |
3.5.2 TAS的分析结果 | 第34页 |
3.5.3 OSI值(TOS/TAS)的分析结果 | 第34-36页 |
4 讨论 | 第36-40页 |
4.1 TOS,TAS和OSI作为判断是否产生氧化应激的指标 | 第36页 |
4.2 产奶量与氧化应激 | 第36-37页 |
4.3 为什么要选择第一情期受胎率作为一个繁殖指标 | 第37页 |
4.4 卵泡发育阶段和排卵后阶段的选择 | 第37-38页 |
4.5 繁殖指标与氧化应激 | 第38-39页 |
4.6 第一情期受胎率和胎间距受饲养管理的影响 | 第39-40页 |
5. 结论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52页 |
致谢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