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矿床学论文--矿床分类论文--稀有金属和少量金属论文--钨论文

江西省淘锡坑“地下室”型钨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机制研究

中文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第1章 绪论第12-19页
    1.1 论文选题及意义第12页
    1.2 地理位置及交通条件第12-13页
    1.3 研究现状第13-17页
        1.3.1 钨矿“五层楼”与“地下室”模式研究现状第13-15页
        1.3.2 淘锡坑矿区研究工作现状第15-16页
        1.3.3 矿床成矿模式研究现状第16-17页
    1.4 主要存在问题第17页
    1.5 工作量统计第17-19页
第2章 区域地质特征概述第19-26页
    2.1 大地构造位置第19页
    2.2 区域地层第19-22页
    2.3 区域构造第22-23页
    2.4 区域岩浆岩第23-24页
    2.5 区域矿产特点第24-26页
第3章 矿区地质特征简介第26-30页
    3.1 地层第26-27页
    3.2 构造第27-28页
    3.3 岩浆岩第28-30页
        3.3.1 岩相学特征第28-29页
        3.3.2 花岗岩蚀变带特征第29-30页
第4章 矿床地质特征第30-51页
    4.1“五层楼”的矿体地质特征概述第30-31页
    4.2“地下室”的矿体特征第31-33页
    4.3 主要矿物的标型特征研究第33-47页
        4.3.1 黑钨矿第34-45页
        4.3.2 白钨矿第45-46页
        4.3.3 硫化物第46-47页
    4.4 围岩蚀变特征第47-49页
    4.5 成矿期次、成矿阶段的划分第49-51页
第5章“五层楼+地下室”分带模式的成矿机制探讨第51-79页
    5.1 地层条件第51页
    5.2 构造条件第51-52页
    5.3 岩浆岩条件第52页
    5.4 成矿流体特征第52-59页
        5.4.1“地下室”的成矿流体特征第52-58页
        5.4.2“五层楼”与“地下室”成矿流体特征对比第58-59页
    5.5 成矿物质来源第59-73页
        5.5.1 成矿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第59-66页
        5.5.2 矿脉石英地球化学特征第66-67页
        5.5.3 同位素特征对比第67-73页
    5.6 成岩成矿时代第73-74页
    5.7 矿床成因第74-77页
    5.8 矿床成矿模式第77-78页
    5.9 隐伏岩体与矿脉标志第78-79页
结论第79-81页
参考文献第81-84页
图版第84-88页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第88-89页
致谢第89页

论文共8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低对比度油层测井评价方法研究--以大情字井地区为例
下一篇:TB地区富县组有效储层测井评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