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中国医学论文--中药学论文--中药药理学论文

基于药代动力学性质的藤茶中二氢杨梅素构型和晶型研究

摘要第9-14页
ABSTRACT第14-17页
前言第18-20页
1 藤茶中二氢杨梅素的提取分离及立体构型研究第20-31页
    1.1 引言第20-21页
    1.2 材料第21-23页
        1.2.1 实验材料第21-22页
        1.2.2 手性高效液相色谱法第22页
        1.2.3 圆二色光谱第22页
        1.2.4 旋光仪第22-23页
        1.2.5 粉末X射线衍射第23页
        1.2.6 热分析第23页
        1.2.7 提取条件考察第23页
    1.3 结果与讨论第23-29页
        1.3.1 对映异构体的检测和分析第23-28页
        1.3.2 金属离子影响第28页
        1.3.3 溶剂和温度影响第28-29页
        1.3.4 溶液pH值的影响第29页
        1.3.5 氧化剂或光照影响第29页
    1.4 结论第29-30页
    1.5 参考文献第30-31页
2 藤茶中右旋二氢杨梅素构型确证第31-53页
    2.1 引言第31-33页
    2.2 材料第33-34页
        2.2.1 实验材料第33-34页
        2.2.2 共晶制备第34页
        2.2.3 单晶培养第34页
    2.3 实验方法第34-36页
        2.3.1 手性高效液相色谱法第34页
        2.3.2 单晶X射线衍射法第34-35页
        2.3.3 粉末X射线衍射第35页
        2.3.4 变温粉末X射线衍射第35页
        2.3.5 差示量热扫描第35页
        2.3.6 热重分析第35-36页
        2.3.7 偏光显微镜第36页
        2.3.8 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第36页
        2.3.9 等温动态水分吸附分析第36页
    2.4 结果与讨论第36-46页
        2.4.1 概述第36-41页
        2.4.2 共晶筛选和单晶制备第41-43页
        2.4.3 单晶结构解析与构型验证第43-46页
    2.5 结论第46-47页
    2.6 展望第47页
    2.7 附录第47-52页
    2.8 参考文献第52-53页
3 藤茶中二氢杨梅素代谢动力学研究第53-64页
    3.1 引言第53-54页
    3.2 材料和方法第54-56页
        3.2.1 实验材料第54-55页
        3.2.2 体内药物代谢动力学第55-56页
            3.2.2.1 色谱与质谱条件第55页
            3.2.2.2 血浆样品处理第55页
            3.2.2.3 方法学考察第55-56页
            3.2.2.4 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第56页
        3.2.3 预测化合物LogP值(ACD Lab)第56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56-62页
        3.3.1 二氢杨梅素的生物药剂学分类第56-57页
        3.3.2 药代动力学结果分析第57-60页
        3.3.3 改善二氢杨梅素溶解度的方法第60-62页
    3.4 结论第62-63页
    3.5 参考文献第63-64页
4 藤茶中二氢杨梅素晶型筛选和性质评估第64-89页
    4.1 引言第64-66页
    4.2 材料与方法第66-68页
        4.2.1 实验材料第66-67页
        4.2.2 二氢杨梅素溶解度测定第67页
        4.2.3 多晶型筛选第67页
        4.2.4 共晶筛选第67-68页
    4.3 检测方法第68-70页
        4.3.1 常温粉末X射线衍射第68页
        4.3.2 变温粉末X射线衍射第68页
        4.3.3 差示量热扫描第68页
        4.3.4 热重分析第68页
        4.3.5 表观溶解性第68-69页
        4.3.6 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第69页
        4.3.7 等温动态水分吸附分析第69页
        4.3.8 特性溶出速率第69页
        4.3.9 粒径分析第69-70页
    4.4 结果与讨论第70-82页
        4.4.1 二氢杨梅素溶解度第70-71页
        4.4.2 多晶型筛选第71页
        4.4.3 共晶筛选第71-76页
        4.4.4 共晶性质评估第76-82页
    4.5 结论第82-85页
    4.6 附录第85-87页
    4.7 参考文献第87-89页
5 藤茶中二氢杨梅素共晶改善其生物利用度第89-118页
    5.1 引言第89-92页
    5.2 材料与方法第92-98页
        5.2.1 实验材料第92-93页
        5.2.2 实验方法第93-98页
            5.2.2.1 共晶的制备第93页
            5.2.2.2 粉末X射线衍射第93页
            5.2.2.3 差示量热扫描第93-94页
            5.2.2.4 热重分析法第94页
            5.2.2.5 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第94页
            5.2.2.6 等温动态水分吸附第94页
            5.2.2.7 特性溶出速率第94-95页
            5.2.2.8 溶解度测定第95页
            5.2.2.9 聚合物筛选-药物溶液浓度与时间关系第95-96页
            5.2.2.10 结晶诱导时间分析第96页
            5.2.2.11 动态光散射第96页
            5.2.2.12 聚合物浓度优化第96页
            5.2.2.13 体外溶出度测定第96-97页
            5.2.2.14 体外扩散速率测定第97页
            5.2.2.15 体内生物利用度测定第97-98页
    5.3 结果与讨论第98-112页
        5.3.1 共晶的制备第98-100页
        5.3.2 共晶性质的评估第100-103页
            5.3.2.1 吸湿性第100-101页
            5.3.2.2 特性溶出速率和粉末溶出速度第101-103页
        5.3.3 结晶抑制剂的筛选第103-106页
        5.3.4 加入聚合物后的粉末溶出和跨膜扩散能力第106-110页
        5.3.5 共晶在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研究第110-112页
    5.4 结论第112-113页
    5.5 展望第113-114页
    5.6 附录第114-116页
    5.7 参考文献第116-118页
6 综述:晶体工程改善中药有效成分成药性第118-130页
    6.1 前言第118-119页
    6.2 晶体工程的方法第119-120页
    6.3 案例分析第120-125页
        6.3.1 改善小檗碱口感和物理稳定性第120-123页
        6.3.2 改变二氩杨梅素的可压性第123-124页
        6.3.3 拓展青蒿素的固体形态第124-125页
    6.4 未来的研究方向第125-126页
    6.5 结语第126-127页
    6.6 参考文献第127-130页
附录1.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主要论文第130-131页
致谢第131页

论文共13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出土文献与汉代诗赋研究
下一篇:论《檀香刑》对文化变异的叙事